巨川忽然面色一正,拱手拜道:“說到滅亡,明公,巨川有一事,請明公三思。”
“何事?”李曜心中隱隱猜到他會問什麼,但卻故作不知,肅然問道。
李巨川道:“韓建雖有大過,然則治理同華經年,民心安定,民力漸富,此人若所用適宜,仍有可取之處。如今大唐,譬如久病之人,全身上下,潰傷無算,而明公若可赦韓建一死,允他戴罪立功,牧守一方,卻能治一地瘡痍請明公三思。”
李曜沉默片刻,問道:“若某欲治者,乃是這全身潰傷,而非一城一地之瘡痍,則留不留韓建,又有多大關係?”
李巨川仍然堅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地不治,何以治九州?天下之患,上在鸞臺,下在藩嶽,縱然將來明公登得掌大權,莫非調和九鼎,便足使國朝遂安?恕某直言,恐怕仍要盡誅不臣,削藩定難,才得安寧罷?因此”
李曜打斷道:“你的意思,某已明瞭。不殺韓建,未必不可,但某卻要問你,若不殺韓建,反而用之,則你以為如何用之,才是辦法?”
李巨川道:“如何用之,自然策出明公之懷,若明公果欲下問,則巨川以為,河中節度副使,正得其所。”
李曜哈哈一笑,手指李巨川:“你為救這舊主一命,也算費盡心思了。”
李巨川大吃一驚,忙道:“某”
李曜擺手制止,沉吟片刻,卻道:“韓建,可以赦免,但並不適合為河中副帥。”
李巨川心中稍安,又不禁有些疑惑:“卻不知為何?”
李曜道:“韓建此番所為,倒行逆施,某之出兵,也是為此,若然戰勝之後非但不予以懲戒,反委以河中副使之重任,豈非太過兒戲?不過你提到副使,某卻以為,可以用韓建為鄜坊副使。”
“鄜坊?”李巨川眼前一亮:“明公高見!不過既然欲用韓建為鄜坊副使,則鄜坊節帥,明公必用李嗣昭或李嗣源二者之一了?”
李曜哈哈一笑,指著李巨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巨川也。”
第211章 掌控四鎮(三)
李曜與李巨川又商議韓建請和事宜,原本李曜以為韓建既然派李巨川來此,必然是不敢與河中交戰,願意請降。誰料李巨川搖頭道:“韓建雖懼,但若以方才某與節帥之商議這般,讓他放棄同華,轉為鄜坊副使,某料其必不答應。”
李曜蹙眉道:“必不答應?”
李巨川點頭,沉沉地道:“某來此之前,韓建只欲與河中講和,至多是今後仰河東鼻息,而遠鳳翔。然則若要他放棄同華,僅為一鎮副使,則其必然心中難決。”
李曜看著他的眼睛,淡淡地問:“你既然方才與某談及韓建去留,想來對此以有成算,那便說來聽聽。”
李巨川拱手道:“明公明鑑。方才某提及神策,也正是為此。如今華州城中,華州戰兵約莫四萬餘,然神策隨駕而來者,亦有兩萬之眾,餘者仍在關中各縣。這兩萬神策軍,乃是宦官掌握,並不與韓建同心。樞密使、神策左軍中尉劉季述久困華州,早已不悅,此番明公引兵迎奉天子迴鑾,其實正中劉季述下懷。只消明公遣使隨某進城,由某為之遮掩,使其面見劉季述,述說箇中情形,劉季述一則為免明日蒲軍攻城傷及自身,二則希望早日回京,必然願意與明公合作。神策有兵兩萬,一旦在城中為亂,韓建內外不能兼顧,失城必速,屆時明公便可領兵入城,奉天子迴鑾長安,功蓋當世。”
李曜心道:“堅固的堡壘總是在內部被攻破,古人哦,後人誠不欺我。”當下露出笑容:“下己有心了,此計甚妙,便是這般為之。”他說完便將諸將喚入帳中,將方才之事簡單地說與眾人知曉,然後問:“誰願為使,入華州主持此事?”
李襲吉、郭崇韜和馮道同時站了出來,同時請命,李曜笑著擺手,制止他們相爭,道:“李支使為軍中轉運使,不可輕動,可道日前才從幽州趕回,也自勞頓,你們就不必與安時相爭了。安時,此事便交給你去辦。”
郭崇韜大喜,拱手領命。
李曜叮囑道:“劉季述多次親見河東軍威,對某此來,必然心中忐忑,你去見他,雖不至失了禮數,卻也不必太過客氣,只消告訴他,若不照此辦理,一俟某攻破華州,必將奏請官家收回神策軍權,由某來薦人掌兵這其中的分量,料來他是清楚的。”
郭崇韜重重點頭,道:“今上即位之後,宦官勢弱,如今除了神策,可謂一無所有,節帥此言,正中彼輩要害,不怕他不從我。”
於是李曜遂命郭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