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3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其實在他看來,男學員罷課的事情好解決,唐人連女皇都接受得了,女院正又有何妨?麻煩的反倒是女學員的招募。

眾所周知,要在中國的古代史籍中尋找女性的身影,通常都會收穫甚微。因為在帝制時期的中國,基本上所有的事業領域都是男性的天下,而良家女子最得體的生活狀態應該是默默無聲地呆在家中。但這並不是說,所有女性都絕對地在家庭內部活動,各個事業空間都由男性絕對地獨霸。比如說醫學這個領域,從古至今,參與醫療行為的女性其實不乏其人。

李曜也弄不準最早有女子參與醫療事務是在什麼時候,他只知道從《漢書》的記載中,已經看到有女醫服務於後宮。自此以後的北周隋唐各朝,似乎也都有使用女性參與宮廷醫藥事務。至於說,既然宮廷中使用了女醫,這些女醫來自哪裡?是否應該有一些相關的制度性規定?這個李曜就不太清楚了。還是王笉告訴他,說本朝一條規定女醫教育的令條文“女醫”條裡說:“諸女醫,取官戶婢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無夫及無男女、性識慧了者五十人,別所安置,內給事四人,並監門守當。醫博士教以安胎產難及瘡腫、傷折、針灸之法,皆按文口授。每季女醫之內業成者試之,年終醫監、正試。限五年成。”

在這以後李曜才知道,原來在唐代,女醫已經進入了國家的制度視野,專門培養女醫的教育機構已經出現。並且,唐代女醫教育的設立、學生的選取、醫博士教習女醫的授業內容及講授方式、女醫的考試及學習年限等,也就都比較清楚了。

李曜為此又稍微詳細一些地請教了王笉關於醫學教育沿革的情況,根據王笉的說法,從整個醫學史的發展來看,中國最早有醫學教育是劉宋元嘉20年(443年),太醫令秦承祖奏置醫學,以廣教授。但直到隋朝創設太醫署,此前很長時期內,醫學教育似乎都處在粗略草創的狀態。隋設太醫署,應該是醫學教育體制化的重要一步,而唐承隋制並進一步發展,才使醫教體制具體化和完善化。

不過李曜以醫學門外漢的角度來看,覺得還有另一個意義深遠的發展,就是醫學知識的傳承,由之前的基本上依靠家族內部世代相傳,發展為以公開發表的醫學著述和公開性的醫學教習為主。從這兩方面重大發展來看,所謂女醫教育,應該也是在隋唐年間才出現,而且很可能是唐代的創設,是醫學教育走向具體化和完善化過程中的產物。

再次問過王笉之後,李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唐代醫學教育較隋朝更為發展的兩個最主要的體現,一是教習和考校制度的進一步規範化;二是課程分科的發展。唐代太醫署醫學教育設有醫、針、按摩、咒禁四個分科。另有藥園生的培養,其教習似乎不在太醫署而是在京城及各地的藥園中進行。再就是女醫的培養,“女醫”條規定女醫要“別所安置”,即不和太醫署醫學生安置在一處。而“別所”又是何處?王笉告訴李曜,朝廷的辦法是“尚藥局側,造別院安置也。”也就是在尚藥局旁邊造別院安置。她同時告訴李曜,除此之外,另外還要分派四個宦官,對她們嚴格看守。

李曜這才知道,唐朝雖然有女醫教育,但卻是在一種相當封閉的管理體制下進行的。從這兩點來看,女醫教育培養的人才應是主要供給後宮驅使。因為,其一,她們就學地點很可能是在內廷機構尚藥局旁邊;其二、正因為她們業成後要直接面對後宮嬪妃提供服務,屬於皇室成員的貼身僕從,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知悉一些宮中內幕,才要對她們嚴加看管。

這些女醫,取自“官戶婢”。李曜知道,唐代從身份上將民眾分為良人和賤人,屬於官府的賤人稱官賤人,官奴婢、官戶、雜戶,構成唐代官賤人的三個階層,其中官奴婢身份最低,官戶稍高。此處所說“官戶婢”,則是官戶和官奴婢兩個階層中女性的省稱。

另外,唐代的官奴婢,“凡初配沒有伎藝者,從其能而配諸司;婦人工巧者,入於掖庭;其餘無能,鹹隸司農。凡諸行宮與監、牧及諸王、公主應給者,則割司農之戶以配。其餘雜伎則擇諸司之戶教充。”在古代,醫術屬於“雜伎”,所以女醫是從配於諸司的有伎藝的官婢中選取。若官婢取用不足,就要擴大從官戶女性中選取。最終取足五十人,按照後世的說法,這就是招滿一屆了。

從“官戶婢”中選取女醫時,還要依據三個標準:第一,年齡上要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比起太醫署學生和藥園生來說,年齡略偏大。唐代藥園生取人是十六到二十歲之間,太醫署學生取人也是這個年齡段。但李曜估計,這些女醫因為主要學習生產生育的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