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1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有沒有哪位讀者能猜到這個小道子是誰?小提示:892年,十歲。

這一章小道子和李曜的對白,可是專門為了透出此人的性格而設計的呀!

第124章 欲收馮道

小道子鞠躬道:“不敢勞李軍使下問,小子免貴姓馮,單名一個道字,瀛州景城人也。”

李曜猛吃了一驚,失聲道:“你是馮道?”

馮道也被李曜一驚,遲疑道:“小子正是馮道,李軍使何故這般訝異?”

李曜忽然醒悟過來,心中雖然仍是震驚非常,但嘴上卻道:“哦無事,無事,只是某曾有一友人,其子也名馮道,如今算來,其年歲堪堪也與你相仿,是以方才有些錯愕。”

馮道自然料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李軍使會在這種事情上說謊,當下不禁一愣,心裡也怕李曜當真認識自己的父親,不由遲疑道:“未知軍使貴友高姓大名?”

李曜心裡好笑,嘴上卻道:“某那位友人,卻不是瀛洲人,他姓馮,字玉祥”他倒不是故意開一個這時代無人知曉的玩笑,只是姓馮的名人,除了面前這位長樂老,也就數馮玉祥馮大帥了,所以下意識就用了這個名兒。

馮道聽完,鬆了口氣,微笑道:“原來只是貴友郎君與小子同名誤會而已,家嚴並非表字玉祥。”

李曜一邊不停地打量馮道,這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十朝元老”,去世時與孔子同歲(七十三歲)的“長樂老”,心中忽然升起一個想法:“如果,我想辦法把他留在身邊,歷史會不會發生變化?馮道,算不算得上是一個能夠改變五代歷史的人物呢?”

他的心裡一時猶豫起來。

李曜心念電轉,回憶一下史書中對馮道的記載,似乎他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五代歷史的,這個十朝元老的一聲,歷經了幾乎整個五代。

李曜記得自己家中有本舊書,書中有一段鼓詞,說道:“從此後朱溫家爺們滅了人理,落了個扒灰賊頭血染沙。沙陀將又做了唐皇帝,不轉眼生鐵又在火灰上爬。石敬瑭奪了他丈人的碗,倒踏門的女婿靠著嬌娃。李三娘的漢子又做了劉高祖,咬臍郎登極忒也軟匝。郭雀兒的兵來擋不住,把一個後漢的江山又白送給他。姑夫的家業又落在他妻侄手,柴世宗販傘的本領倒不差。五代八君轉眼過,日光摩蕩又屬了趙家。”

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前後不過五、六十年的光景,卻是王朝頻繁更迭,亂世之亂,尤過三國。按照後世的演算法,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中原地區便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一共換了五個朝代,出了六姓十四個皇帝。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短命的皇帝所統領的必是一批短命的大臣。有的暈頭轉向,稀裡糊塗,還沒弄明白新朝是怎麼回事,脖子上就憑白無故多了個碗口大的疤;有的是樹倒猢猻散,昨夜榮華富貴高朋滿座,今朝便成過眼煙雲,“事君猶傭者”罷了。

但是卻偏偏有一個人,於亂世之中悠然自處,先後事後唐四帝、後晉二帝,再事後漢、後周和契丹,四姓五朝一共十個皇帝,而且在各朝都是官居相位,進退得當,“久叨祿位”將近三十年,屢經國破君亡而始終屹立不倒,直至七十三歲而得善終。這個人,就是李曜如今面前的小道子——馮道。

馮道的個人品性涵養本書前文已然有述,不再贅言。此時李曜所思索的,乃是馮道“影響五代”的能力。

思來想去,李曜覺得馮道是有這個能力的。在李存勖時期,馮道大約還影響不了天下走向,但當李存勖身死,李嗣源即位,馮道似乎很快就有了這樣的影響力。

馮道與李嗣源君臣相合六年,那六年恐怕是馮道最為開心的六年,也是為官最有作為的六年。李嗣源雖然武將出身,讀書甚少,但他關心民間疾苦,勤儉樸素,不失為五代難得的明君,馮道也正是在他手下,才得以真正放心做了六年賢臣良相。

在一次宴飲之後,李嗣源問馮道:“為政,什麼最重要?”馮道捋著他稀疏的鬍子,一本正經地回答:“一定要以愛惜百姓為重。”李嗣源又問:“當今天下富足,百姓可以過得好嗎?”馮道卻長嘆一聲:“穀貴餓農,穀賤傷農,這是常理。臣還記得進士聶夷中有一首《傷田家詩》曰:‘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這首詩雖不典雅,但卻說盡了農家的情狀,做君主的不能不知道啊!”李嗣源聽後深受震動,由衷地說:“此詩甚好。”於是命侍臣抄下來,貼在龍案一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