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大牢顯得更加擁擠,原先的單人間全部取消了,能關五人地至少關了十人,關十人的關二十人,這一批客人自然是皇帝出征帶回來的清軍俘虜。
多鐸的投降加上原先戰鬥中俘虜。 加起來將近有四千人,由於多鐸投降時。 許多滿人已經穿著溼衣在泥地裡忍飢挨餓了三天,許多人身體已經虛弱不堪,對於這些俘虜,無論是投降也好,不投降也好,明軍都不會很好的照顧,從淮安一路返回。 陸續死亡的人將近千人,如今剩下的三千人都是一些身體強壯,一路挺過來之人。
與其他俘虜十幾二十人地關在一起的待遇相比,多鐸、鰲拜這些滿人地待遇要好一些,多鐸的房間裡只有四人,除了多鐸本人和鰲拜外,還有李率泰和巴達禮。
李率泰是李永芳之子,李永芳是第一個向滿人投降的明軍大將。 因此很受努爾哈赤看重,李率泰妻子也是宗室女,巴達禮是科爾沁汗,被滿人封為土謝圖親王,這個小小的牢房倒是滿蒙漢三方齊全。
住在這樣陰森的牢房,多鐸、鰲拜、李率泰三人還好一些。多鐸雖然是努爾哈赤鍾愛的兒子之一,只是卻沒少吃過苦,他出生時努爾哈赤已經在滿州取得很大成就,麾下兵馬上萬,四年之後努爾哈赤即已七大恨起兵反明,接理他並會吃太多苦,其實不能,當時滿清的事業一切都在草創階段,努爾哈赤經常領兵在外,遼東物資短缺。 一切都緊著軍隊使用。 多鐸有時甚至不得不和母親一起打獵,挖野菜度日。 等到他剛滿十一歲時,努爾哈赤又突然身死,母親被迫殉葬,兄弟三人處境艱難無比,小小年齡就不得不努力打仗立下功勳,臥冰嘗雪是常事,直到多爾袞越來越受到皇太極地賞識,多鐸的處境也才跟著好了起來。
鰲拜是費英東的侄子,費英東早年就追隨努爾哈赤,為滿清開國元勳,鰲拜也從小就加入軍中,追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功赫赫,苦頭自然也沒有少吃。
李率泰因為父親李永芳為明邊將投降的第一人,努爾哈赤對之極為禮遇,不但李永芳娶了努爾哈赤的女兒為妻,其子也多娶宗室女為妻,只是李率泰到底是漢人,他的出身註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才能得到認可,十二歲時即為努爾哈赤的護衛,十六歲從皇太極出征察哈爾,後來徵朝鮮、錦州、山東等地李率泰都一一參與,多次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得到皇太極的極大讚賞。
四人當中,唯有巴達禮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他身為土謝圖汗奧巴地長子,一出生就受到無數人的關注。
科爾泌在蒙古本來就強大,加上與滿人聯姻後得到滿人的支援,科爾沁部在蒙古草原可謂不可一世,佔據了最好的草場,每年出產大量牛羊,馬匹,透過交易無數大明奢侈品進入科爾沁上層貴人手中,奧巴死後,巴達禮順利的從父親手上接過了汗位,論起享受,即使是大清兩代皇帝和他相比也是遠遠不如。
科爾泌部自己兵強馬壯,加上如今的大清皇太后又是巴達禮地姐姐,以巴達禮自己的意思,每天只管縱情享樂就好了,這次出兵他本不想來,只是卻不過姐姐的情面,才勉強出征。
福臨能夠當上皇帝,雖然是因為豪格與多爾袞相爭的結果,可是來自母氏科爾沁的支援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然,眾人大可以立皇太極其他皇子,滿清歷來有子憑母貴的傳統,豪格身為長子,戰功赫赫卻當不成皇帝,與他的母親地位低賤不無關係。
在皇太極的眾多子嗣中,比福臨還要小的十一子博穆博果爾就是一個強力競爭對手,博穆博果爾地母親曾經是林丹汗地多羅大福晉,在漠南蒙古各部中享有崇高聲望。 她本人又是阿霸垓部博爾濟吉特氏頭人額齊格諾顏之女,最終福臨為帝,自然還是科爾沁部的份量壓倒了漠南蒙古各部地原因。
對於現在的皇太后布木布泰來講,其母族的力量越大,她的地位就越鞏固,這次南下滅明,正是撈取軍功的好機會,當然不願意巴達禮無數事事,只待在後方花天酒地,哪知道這次出征卻是一敗塗地。
一路由明軍押解著前行還好,巴達禮都算老實,關進錦衣衛大牢之後,巴達禮的精神彷彿一下子變得瘋狂起來,不時拍打著牢門,叫著可以出大批財物替自己贖身,吵得其餘三人都無法休息,直到鰲拜忍無可忍,用拳頭教訓了巴達禮一次後,巴達禮這才老實下來,不再大叫大嚷,只是嘴裡仍不時念叨著放自己出去,見沒有太吵,三人也就不予理會。
連續關了五六天,除了送飯的時間,也沒有人來打擾他們,多鐸三人也就只有吃了睡,睡了吃,牢房裡自然不會有什麼好飯,巴達禮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