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3 / 4)

不下,以滿人現在的兵力,單派黃得功的人馬進入山東, 相信也可以將山東拿下,只是山東地勢平坦,正適合騎兵作戰,這也就是為什麼濟南一丟,整個山東短短一個月就全部丟下的原因,重新奪回山東當然好,只是如果攻得下,守不住,不但徒耗糧餉,而且會造成百姓大量傷亡,那還不如不攻。

就在王福舉棋不定時,後方傳來的幾條訊息馬上讓王福下拿定主意,他連下數道旨意:一是命令黃得功、李成棟、劉肇基等人分守徐州、邳州、淮安一線,暫時不進入山東;二是下旨讓還在路上沒有趕上馬頭莊一戰的金聲恆等人重新返回湖廣。 三則是自己率羽林衛馬上返回京城

對於皇帝突然作出地決定,黃得功等人都大感意外,只是卻沒有攔阻,皇帝需要御駕親征,對於武將來說本身就算不是一種恥辱也絕不好受,畢竟皇帝安危比起一場戰爭的勝利更重要,有皇帝在。 戰爭就難免縮手縮腳,只是對不能進攻山東。 所有人都覺得遺憾,尤其是黃得功,畢竟山東是在他手中丟掉的。

羽林衛上下正士氣高昂,對於皇帝突然班師回朝卻有一點不樂意,在戰前,許多羽林衛對韃子還有不少恐懼心裡,大明數十年與韃子未嘗一勝。 馬頭莊一戰後,許多人看法馬上轉變過來,認為韃子也不過如此,憑著現在的軍力,就是將韃子趕出關內也不是沒有可能,如今皇帝卻要收兵,他們實在難予理解。

不過,連續二次御駕親征對敵人的大勝。 讓皇帝的威望在羽林衛當中空前高漲,尤其是這次勝利,皇帝一直站在山上吸引滿人來攻,可以說對戰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最多隻是在軍中悄悄議論一下,倒沒有人對皇帝地班師公開質疑。

對於突然的班師。 王福也沒有多作解釋,匆匆交待好之後,第二天就起程,數萬羽林衛加上夾雜著數千投降地清軍,浩浩蕩蕩的沿著運河南下,皇帝御駕親征大勝韃子的訊息早就傳到後方,一路上,…各地地方官都紛紛迎駕,恭祝皇帝得勝而歸,許多百姓也自發先到大軍行軍的路上。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讓大軍行進的速度大大減緩。 王福雖然心急如焚,一心想早點趕回京城。 也不得不耐下性子,儘量接見沿途官民,不過,看到沿途百姓對自己如此支援,王福的心也漸漸放了下來。

回到十幾天前,元宵節剛過不久,整個南京上空都籠罩著一股不安的陰雲,前方突然斷絕了皇帝大軍地訊息,有人傳說皇上大軍被滿人包圍在淮安外面的一座山頭,甚至更有人傳言皇帝已經敗了,滿人馬上就會攻到南京。

這些傳言有鼻子有眼,負責維持治安的刑部尚書顧錫疇、中軍都督蔡忠、錦衣衛指揮使馮可宗雖然嚴禁這種流言傳播,只是越禁就越傳得厲害,三人都心急如焚,唯一能平息流言的就是重新與皇帝取得聯絡,偏偏就是連史可法也無法得到皇帝的訊息,派出的斥候多次與清軍交戰,結果大敗而歸,這無疑讓傳言更加可信了幾分。

就在眾人都為皇帝擔心時,從鴻臚寺少卿高夢箕家中傳來訊息,皇太子竟然逃到了南京,眼下就住在高夢箕家中。

這條訊息讓留守的文武官員都驚得目瞪口呆,當初崇禎皇帝蒙難,皇帝雖然讓皇太子及兩位皇子出逃,只是三人還是先後都落到李自成手中,李自成逃出北京後,三人又落到滿清手中,三人明明是先帝子嗣,多爾袞卻硬是顛倒黑白,指責三人為假冒,將三人殺了。

正是確定太子和二位皇子都已死,南京留守的文武百官才因為為擁立誰做皇帝而互相爭吵不休,最終憑藉四鎮之力,福王登上了皇帝寶座,如今皇位已經確定了大半年,又哪來地皇太子。

各人將信將疑,都到高夢箕家中檢視,只是南方的官員就是見過太子也至少是幾年前的事,而且只是遠遠見上一兩面,很容易看差,熟悉太子的人除了從北京逃過來的幾名內侍外,曾任太子府詹事,如今的大學士王鐸無疑有發言權。

當晚,得到訊息地馬士英、錢謙益、王鐸三人就親自趕到高夢箕家中檢視此事的真假,王鐸看了自稱太子的人一眼,又問了數個問題,此人支支唔唔,回答不出來,王鐸馬上斷定太子為假冒,說不定是滿人禍亂大明江山的陰謀,正要喝令將其鎖拿,可是詭異的是,兩名曾在東宮侍候過的太監李繼周、楊進朝兩人卻抱住此人的腿痛哭流涕,大喊太子受苦。

這一下,王鐸馬上就成為一些大臣指責的物件,認為王鐸是故意錯認,王鐸百口難辯,馬士英、錢謙諡兩人也拿不定主意,只得吩咐暫時將太子軟禁,並嚴禁其餘人議論,等待皇帝回來再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