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3 / 4)

這可是難得之事。

到了快中午時,知府地影子依然沒有見到,眼下丁鳴吾的賊寇正在蒙陰山上鬧得正凶,濮州要供應部分大軍軍需,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知府大人不上班,一大堆事根本無法處理。 知州不得已,只得派了一名衙役去催,那名去催的衙役很快回來,臉上神色古怪,向知州回報說知府大人宅院大門緊閉,好象裡面沒有人影。

這怎麼可能,葉大人雖然做知府才一年多時間,卻是一個刮地皮的能手,葉宅中丫環,僕役等等至少也有幾十號人,怎麼可能沒有人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想起不久前看到的邸報,聽到回報的幾名官員都覺得脖子發寒,葉家數十口不會被大明地特種兵滅門了吧?

衙門中各級官員再也坐不住了,兩位同知、三名通判,一名推官,加上一大群衙役,數十人浩浩蕩蕩的朝葉宅走去,到了葉宅門口,眾人看著緊閉的大門,一名同知示意衙役敲門。

咚咚的敲門聲響起,整座宅院裡面依然一片靜悄悄,沒有絲毫聲音傳出,雖然現在是大中午,太陽掛在高空,各人心中依然發涼。

“把門開啟。 ”同知用顫抖的聲音道。

數名衙役抬來一根圓木,“砰”的一聲撞在大門上,叭嗒一下,門栓斷裂的聲音傳來,大門沒有費多大力氣就向兩邊開啟,一名衙役壯著膽子走進大門,數進重的大宅子悄無人影,令他安心地也沒有見到屍體。

“各位老爺,裡面沒人。 ”

聽到那名衙役的喊聲,幾位同知、通判,推官等官員才邁開步子走進葉宅,在整個宅中轉了一圈,眾人發現,宅中並沒有多少凌亂,凡是值錢的東西都已經不見了,只留下一些笨重的傢什,在葉宅正廳中的桌子上,整齊的擺放著兩套官服還有知州大印。

眾人到此哪還不明白,這位葉大人看來是棄官而逃了,葉宅中數十號人,東西更是多不甚數,真不知道這位葉大人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將人和東西都帶出城,恐怕非是一日之功能成,一些官員恍然大悟,怪不得這些天知府大人每天下班地時間都準時的很,恐怕早就安排了。

官印和官服都放在桌子上,若是以往,兩名同知恐怕會大喜過望,他們進一步就能當上知府了,此時望著這兩樣東西,兩人卻都覺得是燙手的山竽,濮州的形式不好呀,先是鬧榆園賊,榆園賊剛被剿滅,丁鳴吾又鬧了起來,雖然上萬大軍將丁鳴吾圍在蒙陰山上,可是上萬大軍的軍需卻需要附近地方承擔,壓得地方喘不過氣來,各級官員越來越感覺自己坐在火山口上,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暴發,加上又有大明的威脅,換了自己,自己也要逃。

“不好。 ”一名同知突然想了起來,這個葉大人潛逃,馬上要運給大軍的錢糧不會出事吧,他把這個想法一說出來,其餘幾名官員也都張口結舌,眾人再也顧不得在葉宅停留,命令衙役收了葉廷秀留下的官服大印,匆匆趕到衙門查帳。

一查頓時發現了問題,葉廷秀臨走前果然動用了這筆錢糧,雖然由於時間的關係,糧食基本沒動,所有的銀錢卻不翼而飛,那可是上萬兩地窟窿,以現在濮州地情況,再怎麼刮也刮不出來,兩名同知、三名通判、一名推官都是面如死灰。

很快,葉廷秀棄官逃走的訊息就傳到巡撫方大猷耳中,方大猷大為震怒,發下海捕公文對葉廷秀通緝。

葉廷秀是看過大明邸報第一個棄官而逃之人,或許很難說葉廷秀只是看過邸報才潛逃,不過,邸報是一個很大地誘因,方大猷對葉廷秀的通緝本來是想震懾一下有人學葉廷秀,不料卻起了反作用,隨著葉廷秀的棄官而逃,山東各地掀起了一場棄官而逃之風,許多地方下屬官員發現他們的上官一夜之間突然就不見了,或者一些上屬官員發現他們的下屬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除了棄官潛逃外,更有甚者,一些官員直接起義,反對滿人統治,其中影響最大是李建泰、惠士揚兩人,這兩人都曾是大明的大學士,李建泰更是名重一時,是崇禎皇帝派出的最後一名督師,被人吹捧為風骨峭拔、性情慷慨,家中光有名有份的妻妾就有五十人,也被認為是名士風流。

只是李建泰實在不是領軍的料,皇帝對李建泰寄予厚望,親自相送,出京數里,李建泰所乘肩輿折斷,被認為是不詳之兆,故意行軍遲緩,每日只行三十里,任由士卒禍害地方。

到了順德府廣宗縣時,當地士紳閉城不納,李建泰大怒,竟然派兵攻城,把知縣殺死,至保定時,再也不肯前進,等到李自成大軍到保定時,李建泰佯裝生病,任由中軍郭中傑率軍投降,就這樣,被崇禎寄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