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朝開始,遊俠之事就不絕於史,王越,郭解,這些人甚至憑著功夫擠身於朝堂,軍隊中,名將更是層出不窮,十人敵,百人敵,這些人,有人天生異稟,有人卻是經過刻苦訓練,即使是現在,也沒人能完全否認功夫的存在,只是大部分人不能接觸到,本書對於武功,只是一個點綴而已,主角並沒有去練武,描寫的武功也不會脫離現實,藉助繩索越入高牆,並非太難之事吧,再高的高手,遇到火槍也要逃避,躲避不開,死路一條。
第二卷血戰中原 第一百二十八章亨九已死,諸位何如?
第一百二十八章亨九已死,諸位何如?
第二天.京城百姓明顯感覺到街上和往常有一點不一樣,人群中多了許多精壯漢子,不時用鷹一樣的眼睛打量著行人,凡是被他們打量著的人心中都會有一股寒意升起,一些小小混混們馬上就意識到有什麼不對,躲了起來,倒是讓大街上清靜了許多。
不過,無論這些小混混們躲到哪裡,他們還是會被人找上門來,先是一頓胖揍後,然後有人會拿出一把飛刀模樣的圖形讓他們辨認,京城是皇帝腳下,依然免不了有三教九流,馬秉傑雖然有錦衣衛協助,只是論訊息靈通,還是這些混混,有些曾經玩過飛刀的混混頓時倒了大黴,立馬抓進錦衣衛大牢。
雖然馬秉傑從留書上的字跡和香氣判定投書的是女子,可是也不能不防對方是故意將人引入歧途,唯一的線索只是那把飛刀,凡是發現飛刀樣子的人自然不會放過。
街上如此動靜,自然瞞不過朝臣的眼睛,許多朝臣暗自納悶,到底發生什麼事了,怎麼錦衣衛和侍衛都同時出動了,不過,昨夜皇宮動靜不小,加上宮女太監也不可能個個嘴上把門,只要一名官員知道了就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所有官員就知道昨晚皇宮進剌客的訊息。
皇宮進了剌客,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一些大臣不由將三十年前的挺擊案相聯絡起來,三十年前,一名叫張差的男子手持木棍,徑直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地慈慶宮。 擊傷守門太監,差點就將太子擊傷,好在內侍韓本用及時趕到,在前殿擒住張差,太子才得予脫險。
雖然剌客張差擒住了,可是案件反而撲朔迷離起來,張差說話顛三倒四。 根本交待不清自己為何要殺太子,張差老家在濟州。他本身靠砍柴和打獵為生,為何會突然來到京城,來到京城後又為何可以闖入戒備森嚴的東宮,這些都是一個迷。
當時正值鄭貴妃千方百計想讓皇帝改立自己兒子福王為太子,與東林黨人爭得不可開交之機,太子若死,得益最大的當然是鄭貴妃。 一時所有的矛頭都指向鄭貴妃,鄭貴妃惶惶惶不可終日,每天只得尋死覓活,最終萬曆左右為難,讓鄭貴妃向太子低頭認錯之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以凌遲。
張差死了,案子卻沉入迷霧之中,若是太子死了。 得利的自然是鄭貴妃和福王,鄭貴妃脫不了嫌疑,可是太子根本就沒有受到半點傷害,而且讓一個砍柴的樵夫來尋剌太子,根本就是一個笑話,若不是有人引導。 這個人連東宮在哪裡都分不清,當然,有可能是鄭貴妃派人引導,張差最後還是交待了鄭貴妃身邊的兩名心腹太監名字,可是所有人都知道鄭貴妃與太子不對付,憑鄭貴妃身邊兩名太監想把剌客引到太子身邊,恐怕有一點困難,這件事最終得益地反而是太子,鄭貴妃只得息了讓兒子從洛陽回京的心思。 這不免讓人以懷疑是不是東林黨或太子自己演出地一場好戲。
好戲一罷,鬧劇也罷。 當年的撾擊一案。 兇手張差固然伏誅,鄭貴妃身邊兩名親信也送了命。 福王沒有了回京的機會,其中受牽連的官員更是不少。
如今皇帝遇剌,雖然沒有傷到人,可是性質卻比當年太子遇剌還要嚴重,更重要的是兇手還無影蹤,若是皇帝藉此機會大索天下,不知會牽連進多少官員?一些官員甚至懷疑會不會是皇上故佈疑陣,想收拾一些宗室,聽說兩稅制改革之前,頗有一些王爺不安分,皇帝若遇剌身亡,得利的自然是一些有機會接位的宗室王爺,若是如此,整個朝中又要振盪一番。
不過,早朝皇帝一臉平靜,根本就沒有提昨晚皇宮中地剌駕案,許多大臣放下懸著的心,那些猜測皇帝會藉機對付宗室之人更是羞愧不已。
王福畢竟不是真正出身皇家,從後世來到這裡也只有一年半的時間,昨晚之事明顯象警告大於剌殺,哪會突然之間就與當年的挺擊案聯絡起來,繼爾聯想到是宗室搗鬼,或者即使不是宗室搗鬼也可以藉此機會將目標指向宗室,消除一些窺視皇位的目光。 王福非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