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沒有人去想是不是能撞得上去或者即便撞上去了那根劈柴會不會對美軍軍艦造成比一個凹坑更大的傷害了。
不管怎麼說,美軍的大炮一響,沒死的皇軍就只有二選一了:等死或者鑽洞。
當然是鑽洞,這時候終於開始後悔當初不該去修那些個倒黴機場了,早知道該多打些耗子洞了。
不過就這些耗子洞也打得夠結實,用了200萬根枕木,一噸的炸彈直接紮上去都抗得住。
美軍上島的第一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沒有飛來一個子彈,美軍第一天無一人傷亡。山姆大叔在想:“是不是日本人全被炸死了?”
但是馬上山姆大叔就知道錯了。
慘烈(只有慘烈這個字能用)的戰鬥是從4月5日開始的,美軍在島中部的嘉手納海岸登陸,把島分為東西兩半,再小心翼翼地花了5天時間終於南下推進到了日軍的主陣地。這時遭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單單52高地(美軍稱之為sugar loaf)在美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和日軍第44獨立混成旅團之間一天之內十次易主。美軍一個原本250人的海軍陸戰連打得只活下來8人。光這個精銳的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就死傷3000人,還有1300人打得精神失常。
但是在精神上先垮下來的是日軍。美軍採用了“騎馬式作戰”,用坦克,用推土機,用炸藥一寸一寸地炸燬日軍修築的洞窟工事,平均每天只能前進200米。但是切切實實地在前進,而日軍則是在絕望中一步一步地後退。
可是大本營還在不斷催促發動反擊。
5月4日,終於在大本營的催促下,神經已經近乎錯亂的以長勇為首的參謀們在八原一人的反對中決定了從洞裡爬出去反擊。長勇握著八原大佐的手懇求說:“知道你還有很多想法,讓我們一起去死吧,怎麼樣,請你同意”。
八原博通在回憶錄中寫道:“進攻的失敗是太明顯了,但我被感動了,心一軟就同意了。實際上可以自慰的是我們已經留下來了不劣於太平洋戰場上任何一支美日部隊的戰績。”
以總預備隊第24師團為主力的總攻擊像所有人都預料到的一樣失敗了,衝出洞窟陣地的日軍在幾公里的範圍內被美軍陸海空三方面的炮火所全部吞沒。
第二天晚上,牛島滿司令官對八原說:“就像你預料到的一樣,進攻失敗了。開戰以來給你添了太多的麻煩,知道你處境很困難,我已經決定停止攻擊了。不想那麼輕易地就玉碎,今後就全權交給你了”。
八原十分憤怒:“全軍的戰鬥力都已經耗盡的今天,說這句話太晚了”。
但八原還是去作最後的戰鬥方案。
總攻擊以後,第32軍在八原博通大佐的指揮下還堅持了三個星期。直到6月23日早晨,牛島滿司令官,長勇參謀長自殺,自殺前命令八原大佐逃回本土。至此,沖繩戰結束。八萬餘日軍戰死,幾乎數目相同的島民捲入戰火成為犧牲品。美軍的死傷也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最大的,超過四萬人。
美軍司令官巴格納中將先日軍司令官牛島滿6日戰死。
八原也沒有能夠逃回本土,混在居民中的八原被美軍逮捕,在戰俘營裡迎來的終戰。
牛島滿沒有說為什麼要八原逃回本土。是不是要留下八原的一張嘴?留下這張嘴幹什麼?悔恨不該發動戰爭?還是告訴人們戰爭的殘酷?或是控訴大本營的罪惡?
如果美軍在日本本土強行登陸,沖繩戰會不會重演?估計美軍不敢冒這個風險。
於是,就有了廣島,有了長崎。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六十九)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六十九)
1945年8月6日,廣島市遭到了原子彈的襲擊。
3天后的8月9日,這次是長崎市。
老冰一直覺得日本被原子彈襲擊這件事有點怪怪的:早在1941年石原莞爾就指出了原子炸彈的作用,怎麼日本又被這個原子炸彈給炸了呢?
其實石原莞爾只不過是一介武夫,又不是什麼物理學家。什麼事兒連他都知道了,還能有誰不知道呢?早在30年代,使用核裂變能量製造炸彈的可能性就已經是常識了,和現在差不多。
只是在天然鈾中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的鈾235的比例只有0。7%;如何提煉出這0。7%來才是問題。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
日本軍隊對鈾炸彈(那時還不叫“原子彈”)真正感興趣是從1940年3月開始的。當時的陸軍航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