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四川來說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一旦湖南這邊的滇黔軍隊有了喘氣,尤其貴州劉顯世的軍隊,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向重慶發動進攻。
…
不過徐邵文依然保持著穩定。湖南戰事陷入對峙,不代表南軍會有反擊的可能。南軍畢竟純粹是軍閥部隊,裝備比不過北軍,訓練也比不過北軍。只要曹錕和吳佩孚不從湖南撤退,這湖南境內就一日不得安寧。
對於劉顯世會偷襲重慶,那也只是一種防範於未然小心謹慎。徐邵文不得不加派諜報力度來對貴州境內軍隊動態做出監控。
現在徐邵文要做的,那就是儘快擺平四川境內的戰事,一來阻止奉軍南下,二來削弱四川主要矛盾。
【向各位大大厚顏無恥的繼續求求花花草草、打賞。2月份即將到來,提前給各位大大拜一個早年了。
這本書寫的比較爛了。唉,都怪我自己太爛了。不過最近我深深刻刻的反省了自己寫的兩本書,已經知道了問題所在。關鍵是我個人劇情駕馭能力太差。
我決定日後寫新書,一定先寫大綱。不會再讓各位大大失望。這本書還是先努力碼完吧。】
正文 第四十五章 南北轉局
更新時間:2011…3…23 15:35:37 本章字數:5552
第四十五章 南北轉局
面對北洋派內部出現裂痕,短暫的統一主戰思想發生破裂,身為北洋政府主導人的段祺瑞立刻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抉擇。他決定在4月下旬進行一次“南巡”。起初這個“南巡”是遭到內閣全部反對的,但是他卻堅持要去漢口。
段祺瑞在20號抵達漢口,邀請了北洋派五大都督來漢口進行會議。這五大都督就是張懷芝、曹錕、李純、陳光遠和張敬堯。當然在邀請這五大都督之外的名單上,還有許多其他正在負責前線作戰的將領,就連徐邵文也被列入其中,要求其參加這次大會。
不過徐邵文對這種北洋高層的大會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他自己也知道段祺瑞邀請自己只不過是形式上的作態。當即他以四川戰事再起,抽不開身為由推辭了邀請。
果然不出徐邵文所料,段祺瑞立刻就回復了他一句,讓其專心作戰,漢口會議準備其不到場。
段祺瑞這次“南巡”的目的,旨在消除各路軍隊之間的隔閡,梳清北洋派內部的矛盾,凝聚和團結各路武裝力量儘快完成全國統一的大業。
只不過段祺瑞剛剛到達漢。口就發生了一個大笑話,幾乎讓他的顏面一下子全部掃盡了。被擬定邀請的五大都督竟然一個都沒有按時抵達會場,整個大會竟然變成了獨角戲!這讓他一個國務院總理威信大損。
原來這五個都督不來都是各有。原因,陳光遠、李純是因為心懷鬼胎,不敢單刀赴會。張懷芝和曹錕則是因為相互之間有了矛盾,都不願意見對方,所以兩個人都不來。張敬堯確確實實是忙於前線軍務,因此而抽不開身。
段祺瑞大發脾氣,馬上再次電。告五大督軍,即日趕赴漢口參加大會。
這五個督軍不得不開始動身來到漢口。段祺瑞做。為“和事佬”,先為張懷芝和曹錕兩個人講和。原來曹錕在上個月的時候,從青樓裡物色一個美女,準備娶回來做姨太太。而張懷芝與曹錕是拜把子兄弟了,於是就提醒曹錕,讓其不要在“軍事之中作樂”,因此兩個的關係就破裂了。
這場大會進行了三天,段祺瑞答應各路督軍派給。軍火,但是前提是以戰功來衡量所得軍火。當大會結束之後,這前線的督軍將領們總算是恢復了一些積極性,開始準備向湖南發動進一步作戰。
4月底,湖南的北洋軍兵分三個方向開始向湖南。全境發動戰爭。
中路由直系軍。隊進攻衡陽、衡山;右路是張敬堯的第七師進攻湘鄉和寶慶;左路則是張懷芝的第二軍進攻曹陵、攸縣。
南北的戰事再次進入激烈狀態。
夏國楨並沒有在預定時間從大涼山走出來,因此37師對涼山發動的突襲比原定計劃足足完了三天時間。37師的先頭部隊抵達涼山之前,在山區裡等候了後續部隊一直等了兩天,即便是這兩天,走散的、掉隊的後續部隊都沒有完全匯合。
在4月28日的時候,顧品珍先頭部隊抵達成都,與成都的羅佩金合為一路。而顧品珍的主力部隊在當天下午抵達沙灣,開始部署對樂山的作戰。
樂山這邊有劉存厚的一個團,再加上趕來支援的韓玉國兩個團,總共有6000號人守衛。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