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指揮的時候,畢竟身在現場視野很小,看不到全域性,這個時候就需要你連長指揮,是繼續進攻還是撤退,繼續進攻的話如何打破僵局?採取什麼樣的戰術?需要那些戰鬥單位協助等等,這都是你連長需要考慮的問題。
同上,手下連長在指揮戰鬥的時候,營長也不是沒有事情做,你的大局觀要更加寬廣,要看得更遠,想的事情要更多,一個連長畢竟只能管他的連隊的事情,其他的連隊呢?你是不是要管?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你們自己下去仔細琢磨,明天開始你們自己指揮,現在我來分配任務,一營繼續負責佯攻,從正面吸引楊飛的注意力,二營明天負責真正從湖邊進攻水寨,我把機槍排拆分,你們每個營都有兩挺重機槍,炮兵連不拆分,你們誰有需要就呼叫炮火支援。我提醒一下,戰術的採用是要根據戰略目的或任務來制定的,打個比方,負責佯攻的一營,你們的任務是從正面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牽制住他們的絕大部分兵力,而不是跟楊飛死磕,在制定戰術、進攻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要裝得像樣不能被楊飛發現我們的真實目的,而且還必須儘量減少己方的傷亡,至於二營,你們的任務,我剛才已經說了,奪取水寨控制所有戰船,如果實在控制不了,可以考慮燒燬,斷絕楊飛等人的逃跑的退路,就這麼簡單,都明白了嗎?”
“明白!”所有人都站起來回應。
蕭震雷起身擺手:“散會!”
其實所有人都很清楚,無論是從正面進攻,還是從湖邊進攻水寨,難度都不是一般的大,這兩條進攻路線都很狹窄,兵力難以展開,每次進攻只能塞得那麼幾個人,再多人也只能再後面看熱鬧,對於戰局於事無補。
蕭震雷的目的並不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楊飛,他考慮的是如何利用這次的剿匪最大程度的磨練這支軍隊,讓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完成從菜鳥到老鳥的蛻變。這是需要考慮的,而陳繼祖和伍世友等人需要考慮的就是儘快完成蕭震雷佈置下來的戰鬥任務。人所在的位置不同,就決定了他需要考慮是事情的不同。要擔負的責任也會不同。
如果蕭震雷頂住士兵的傷亡,他相信自己親自指揮,只需要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可以從正面衝上山頭,畢竟他這些士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只要讓他們適應戰場了,只要戰術佈置和執行得當,他們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是很大的,絕對不能山上那些土匪可以抵擋的。不過這不是他的初衷,他不能把手下營長、連長們該乾的事情給幹了。
此時的鳳凰山上。聚義廳裡一片愁雲慘淡,在楊飛等人看來,這次官兵們真是發瘋了,這兩天時間以來連續不停高強度的進攻在以往官兵過來清剿的情況完全不同,以前沒有任何一支官兵竟然每天都毫不停歇的進攻,一天進攻十幾次實在是太可怕了,每打退一次官兵的進攻,他就如同生了一場大病,每一次官兵進攻都會給他的手下帶來幾十人的晚上。除了那些進攻士兵的槍法很準之外,官兵的火炮殺傷力太大了,到現在為止,他的手下已經死了兩百二十多人。受傷一百三十多人,整個山寨裡到處都是哀嚎聲,半山腰的防禦陣地已經被官兵奪取了。現在除了水寨和湖邊防禦陣地上的人馬之外,其他的人馬都在山上了。僅僅兩天時間就戰鬥減員三分之一以上,這個傷亡讓楊飛難以承受。他不知道官兵的傷亡情況怎麼樣,但是他可以大致的估算出來,肯定比他這邊要小得多。他之所以能夠守住兩天時間,完全是因為地利的原因,如果不是山路只有幾米寬,而且呈斜坡狀,進攻的官兵的兵力施展不開,如果是在平地上,只怕他連一個回合都撐不下來。
一般來說,進攻方的傷亡比例一般都要比防守方大得多,這主要是因為防守方有掩體躲藏,而進攻方基本沒有,畢竟在進攻的時候身體都暴露在防守方的槍口之下,但是如果雙方士兵的戰鬥素養、勇氣值、火力配備等計算出來的綜合戰鬥力的存在著巨大的鴻溝,那麼防守方比進攻方的傷亡大好幾倍的情況也不是不會發生,楊飛這夥土匪與蕭震雷帶來的名義上的官兵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到現在為止,除去水寨和湖邊防禦陣地上的三百多人之外,鳳凰上頂上能夠戰鬥的就只剩下兩百餘人了,如果接下來的戰鬥繼續上演兩天,山頂就會失守,這是顯而易見的。
聚義廳中間大火盆裡燃燒的木材燒得噼啪作響,每個頭目面前桌子上都放著酒肉,但是這些土匪頭目們卻沒有心思吃飯喝酒了。
沉默寂靜了很久,終於有一個頭目說話了,“大當家的,請恕小弟說句喪氣的話,情況諸位兄弟都看見了,這麼守下去不是辦法,官兵有人又有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