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萬人作戰。美西戰爭結束一直到現在,這十幾年來,美國陸軍兵力並沒有增加。這十萬人要駐防本土、菲律賓和古巴,本身兵力都不足。這也是因為美國地處北美大陸。東西兩側是大西洋和太平洋,除了南面的墨西哥和北面的加拿大之外。它的本土基本上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攻擊,如果不是地理位置太好,就憑這十萬人想要保證國土的安全,簡直是痴人說夢!
而這些年,不僅美國陸軍,就連海軍都沒有打過仗,再說這點數量拉到歐洲戰場連炮都不會冒一個,根本起不來多大的作用,所以美國參戰之後需要重新徵召兵員,這些兵員還必須要經過長期時間的訓練才能拉到戰場上,想要在歐洲大陸起到作用,沒有上百萬的兵力根本就不行,諸位想想,上百萬人的訓練、裝備、軍需物資籌備、兵力集結、登船等等事宜需要多長的時間?我們五十萬人的新兵訓練都花了大半年的時間。
想訓練出一百萬兵力,把現在美國陸軍所有的軍官拉去當教官都不夠,美國還需要向英法借調軍官,當然也可能向我國借調軍團幫助訓練士兵,這又需要協商,又要花時間。美國想要在一年內將軍隊拉上歐洲大陸,還只能一邊訓練一邊打仗,否則只能花更多的時間,畢竟軍隊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各**隊建設從少到多,從無到有,都花了多少年?美國難道還能夠在一年內將軍隊從十萬人變成一百萬,戰鬥力不會下降?這根本不可能,即便把那些士兵送上戰場,也只是炮灰,所以至少在一年半內,美國起到的作用極其有限!”
在蕭震雷前世那個世界的一戰中,美國參戰的時候,英法和德國雙方都已經打得精疲力竭了,不僅英法陸軍損失嚴重,德國的陸軍精銳也損失頗多,一些老兵都死在了前期,後期被送上戰場的都是一些新兵,美國在那個時候參戰,可以說是撿了一個大便宜,美國大兵也沒有遭遇德國最精銳的陸軍部隊。
但是在這個時空卻不同,德國根本沒有在法國損失多少兵力,大部分精銳部隊都還存在,德軍此時的軍事作戰力量還異常強大,這也是英國人遲遲不敢登陸法國西海岸作戰的原因,因為一旦沒有足夠的把握就登陸作戰,有極大的可能會被德軍精銳部隊趕下海淹死。
不過此時德國也非常憋屈,空有一身力氣卻用不出來,德國由於期望沙俄被推翻之後,俄國的新政府能夠退出戰爭,雙方簽訂停止協定,可沒有想到,俄國臨時政府被資產階級掌握,還宣佈要繼續與德奧作戰,這讓德國非常惱火。
再說其他方面,由於海軍方面的弱勢,再加上空軍方面沒有掌握絕對的制空權,德國一直不敢發動登陸英國本土的作戰計劃,讓駐防在法國的兩百多萬德軍部隊一直處於閒置狀態。
而在歐洲南部,由於阿爾卑斯山脈的阻擋,讓英法意等**隊利用阿爾卑斯山脈的天然防禦屏障死死地將德奧聯軍擋在阿爾卑斯山脈北面無法寸進。
在東南歐,華軍攻佔了小亞細亞半島之後,德國本來想出動優勢兵力奪回小亞細亞半島和中東地區,儘管德奧聯軍兵力佔優,但是由於地中海和土耳其海峽、黑海的存在,同盟國的海軍力量又蕩然無存,再加上華國遠征空軍力量強大,德奧聯軍組織了幾次進攻,都被華軍阻擋在土耳其海峽對岸無法渡過海峽,這讓德國的強大攻擊力量始終發揮不出來。
因此德國是非常憋屈的,它在整體戰略上一直處於被協約國包圍的境地,這就讓它即便是擁有強大的陸軍作戰力量也無法得到發揮,海軍和空軍方面的短板讓它吃了大虧。
在俄國臨時政府宣佈繼續對德奧作戰之後,德國非常惱火,想要趁著俄國混亂之際組織一次對俄軍防線的進攻,但是最近又有訊息顯示英國人準備發動渡海作戰登陸法國西海岸,這讓德國不得不放棄組織向俄國的進攻,轉而將注意力放在了西線上。
等蔣百里說完,蕭震雷說道:“百里分析得很有道理,這就是美國陸軍的現狀,美國要向組織一支能夠在歐洲戰場起到作用的軍隊,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否則即使將人拉過去也只是給德國送菜。
美國所處的地理位置讓它的本土基本上不會受到其他強國的攻擊,因此一旦打起來,它的本土根本不會受到任何的騷擾和襲擊,可以安心的生產,經濟不但不會受到影響,反而還會因為戰爭而越發繁榮。
美國的戰爭潛力非常之大。1783年的時候,美國只有三百萬人,到了1860年,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增加到了3200萬人,增幅超過十倍。到1890年,二十年間又翻了一倍,達到6300萬人。現在美國的人口數量是98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