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慷慨激昂的演說,他當眾宣讀致武漢國民政府的電文,表示“至誠擁護中央反對蔣介石”,通電全國。
師長葉劍英的反蔣電文,在當時的軍政界引起軒然大波。
陳可鈺(原第四軍副軍長)看到葉劍英的反蔣電文,立即報告蔣介石,蔣介石不信,陳第二次又去報告:“葉師長真的反對我們!”蔣還是將信將疑。在他心目中,葉劍英是講交情的人,不會反對他。那份電文即使真是葉劍英發的,也是共產黨背後搗鬼。他交代侍從室查問明白。
通電反蔣之後,吉安師的右派軍官和“孫文主義學會”分子激烈反對葉劍英,並與當地右派勢力勾結起來,準備鬧事。葉劍英同魏燮元等左派軍官緊急秘密磋商,決定穩住全師官兵,迅速派出可靠人員分頭襲擊、扣押右派軍官,收繳槍械;完成任務後,舉行誓師大會,迅速編成四個團,取道贛北,向北進發,投靠武漢革命政府。
隊伍開拔之前,左派軍官和葉劍英商定借給師座祝賀生日和一位軍官結婚的名義,在師部駐地學校的後花園,擺酒集會,聯絡感情,交換情報,議論軍機。
宴會後,大家留影紀念。葉劍英當“導演”給大家拍照,有兩張珍貴照片被一位同志秘密珍藏,後交中央革命博物館,儲存至今。
數日後,葉劍英一行化裝秘密起程北上。
葉劍英走後,二師左派軍官在城內中山廣場召開軍民聯歡慶祝大會。群情激昂,氣勢很盛。但是右派軍官組織暴徒突然向群眾開槍,進行反撲。不久,朱培德派楊竹軒、楊如軒兩個師包圍暴動的新編二師,將其繳械改編。
蔣介石得知新編二師暴動的訊息,大為惱火,立即讓下屬向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起草呈文,昭示葉劍英率師陰謀叛黨的“罪惡”,隨後作出決定將葉劍英等“永遠開除”國民黨黨籍,並予以通緝。
蔣介石叛變革命(2)
蔣介石雖然“開除”了葉劍英,但他一直欣賞並企圖拉回這個年輕有為、文武雙全的革命將領,據傳他曾向親信交代,抓住共產黨有兩個人不要殺,一個是周恩來,一個是葉劍英。
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投入黨的懷抱
4月中旬,葉劍英一行,從吉安一路曉行夜宿,經南昌、九江,登臨廬山,轉道武漢。
當時中國的心臟武漢三鎮,武漢國民政府在共產黨的推動下,繼續推行三大政策,堅持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鬥爭。但是,武漢政府成分不純,內部矛盾重重。帝國主義分子和蔣介石等封建軍閥勢力對武漢實行軍事壓迫和經濟封鎖,使武漢三鎮陷入嚴重的政治、軍事、經濟的危機之中。
在這種艱難複雜的境況中,葉劍英在武漢急於尋找共產黨,但黨已經轉到地下,一時又找不到。進退維谷,迷茫徘徊。最後為了找個落腳點,只好先找到代理武漢國民政府主席譚延■,向他報告了通電反蔣的經過和吉安的現狀後,便留在武漢。後來,見到了第四軍軍長張發奎。張發奎早年也在粵軍中工作,同葉劍英是老相識,深知其為人和才幹,當即邀他到第四軍軍部工作。
這時,寧漢分裂後的鬥爭日趨激化,反革命力量依然強大。蔣介石以南京為中心,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包圍著武漢政府。奉系軍閥進兵河南,組織對武漢的進攻。
在這種形勢下,武漢政府決定與馮玉祥的國民軍配合,先打奉軍,再打蔣介石。
4月19日,武漢革命政府在武昌東湖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誓師大會,開始第二次北伐。
葉劍英隨第四軍參加這次北伐。第四軍於5月1日到達駐馬店集結,開始進擊。葉劍英與副軍長黃琪翔、參謀長謝嬰白一起參與作戰指揮,經過上蔡、拱橋、宋莊、臨潁的激烈戰鬥,於6月1日與馮玉祥的國民軍會師於鄭州,6月5日進克開封,奉軍全部從河南撤出。
不久,第四軍回師武漢,擴充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張發奎升為總指揮,葉劍英被正式任命為第四軍參謀長(軍長黃琪翔)。
形勢逆轉。寧漢合流趨定,國共合作破裂。葉劍英日益感到,汪精衛靠不住,馮玉祥靠不住,最後連“左派”將領張發奎越來越向右轉,也靠不住了。只有共產黨真心真意為工農大眾謀福利,只有依靠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把革命進行到底。一種渴望投入共產黨的懷抱的強烈願望,一種渴求在共產黨領導下重新投入火熱鬥爭的激情衝動,使他渾身熱血沸騰。但是此時此刻,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去投靠共產黨,要冒很大風險。“道路艱險何所懼,隻身偏向虎山行。”儘管前進道路佈滿荊棘,但動搖不了他救國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