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城門處湧出來一隊威風的人馬。道路兩旁的路人自是紛紛避讓,不過看他們的神情都很是自願。
“在下簡雍。特奉我主之命前來迎接益州使者,還請使者隨我而來。去館驛中歇息!”當先一個很白麵的書生致禮說道。
第九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五)
不過在到了襄陽之後,他卻是沒有感受到荊州方面對於益州有什麼敵對或者埋怨的意味。可是遺憾的是,從那天初次見面時,作為實際上荊州的主人劉備和名義上荊州的主人劉椅以及荊州的一干文武大員濟濟一堂出席了歡迎他的到來而安排的一場歡宴之後,卻是就沒有再見到劉備的面。
當然荊州方面對於李恢的到來卻也算熱情,每天都有人相陪,陪著他遊歷襄陽以及附近的一些地方,從徐庶,諸葛亮而下的重臣,到王粲。傅巽這樣的逸臣,卻都是一一作陪,此外也有不少的宴會邀請他出入往來,更有一次在鄧瀚的府上,還讓李恢見到了荊州人中名望最高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和龐德公兩位大賢。雖說如今兩位老先生依然一副隱士的裝扮,可是畢竟他們的子弟多在荊州入仕,兩位老人的傾向自是一目瞭然。
能夠見到兩位如同神龍一般的人物,自是讓李恢在高興之餘,倒也確認了荊州對於益州並沒有他們原先想象的那般敵視,或許更確切的說。此亥當下的荊州沒有什麼進兵益州的心思。
這卻是李恢的切身體會。
如此以來,雖然李恢心裡惦念著自己的使者身份,以及還肩負著讓荊益兩州和平共處的使命,當然還有他早在出”之時就已經想好的,在隨後的路上又是不斷的增添刪除,精心準備的一番說辭,本以為只要找到一個機會,只要開口之後,定會讓劉備深切歎服,然後兩家自是從此歃血為盟,世代交好,可是沒想到的是,人家荊州的表現卻是如此。對於益州就沒有一絲絲的野心。
“真的是這樣麼”在館驛中獨處時。李恢卻也會這般的探問自己。從出川到現在卻也有一個月之久了,除了掛這些時間裡,李恢自我感覺到他的見識增加了許多,於許多事物上的見解也是開闊了許多,當然也對如今的荊州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可是認識的越多讓他對於益州的前途越發的感到暗滋
劉備自是志在天下,以如今的情勢看,將來即便他沒有對付益州的心思,益州終究還是免不了成為人家麾下治地的結局。
大江之上的那一場戰事的結束。卻是將原本還有些紛亂的天下局勢變得清晰無比,天下間自此以後或許只有曹孫劉三家爭雄的餘地了。
至於益州劉璋,不說其為人偏安的小格居,就單說麾下那些東洲人和益州本地人的彼此糾紛,都是一朝為官,卻都不能做到精誠團結,何能敵得過上下一心的荊州勢力,又或者是雄才大略的曹操。
“我益州何其苦也!”李恢無奈,想到近日以來的見聞以及來時路上看到的那些預備役郡國兵的刮練。“單單就說那些預備役的兵士的練在我益州的軍士中便是少見。若是見到了正規軍的他們,不說丟盔棄甲,也差不多吧!”
“或許此刻荊州兵只是還顧不上西進益州,還在休養生息吧”。最後李恢卻是得了個最為接近實情的答案。不過李恢終究沒有實際的見過荊州的精兵,他卻是想到有那般的郡國兵便可當得益州兵,若是荊州真有心益州,又何需殺雞使用宰牛刀,是而又為自己方才的猜測笑了。
“不管怎麼說,縱不成盟約。和荊州交好總是不會有錯的,既不為現在,也要看看以後啊!”李恢想到。
對於李恢的招待,要是按徐庶和諸葛亮兩人的意思,或許就該正常的接待,雙方有意無意的彼此交換條件,互相對比一番,合則成,不合則去。
不過此次的應對卻是龐統和鄧瀚兩個人安排的,當然他們並不會為應付李恢專門的讓數萬郡國兵不辭辛苦的季節演練一番,長圾坡旁的事情,卻是一場巧合。
當然那不論大隻要是文臣便熱情的相陪李恢好好的讓他感受一番襄陽城中的事情,這些事情倒是那瀚和龐統兩人設計的,他們卻也沒有想到,如此的一番折騰竟然讓李恢的心中出現了那麼多的波瀾。
原本照再個人的意思,反正與益州和與不和都是為了拖延時間。在這其中讓益州人中那些還坐井觀天的人也見識一下如今的荊州的不同,也好將荊州的威勢遠遠的震懾一些那些人,也好在將來進兵益州的時候。順利些。
當然他們對於益州劉璋最新下的令卻也有所耳聞,不過當聽到要進行佈防的人員中有孟達的存在的時候,鄧瀚卻也只是向張松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