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的實力加上他的根基仍在,仍然會與我們不和,到時候若是楊鋒藉機挑動鬧事的話,我們的形勢卻是更為不堪啊”
朵思大王自是由外而內,將此時的情況都做了分析,任孟優和帶來洞主兩個人仔細思量。
聽了朵思大王之言,孟優和帶來洞主自是陷入了一番沉思,畢竟朵思其人的用心不用懷疑,雖然如今朵思也是一個小部的首領,不過如同朵思一般此時他們率領的這一萬多人馬都是這些早就被孟獲收服,並對孟氏一門都很是忠義的蠻人。當然這也是孟獲在起心為王后,改變以往蠻人的一盤散沙的局面,要學檀石槐一統南蠻,而經過一番動作後得到的結果。
不過孟優和帶來洞主兩個人畢竟能力不足,思索了半天,只是讓這兩個莽夫的腦中纏上了幾多的漿糊,並沒有讓他們有什麼決定,除此之外還讓兩人原本因為漸近故土而變的有些好轉的心情因為朵思大王的這一番,對於蠻人的前途又是看成了一片黯淡。
說來也是朵思大王一時間憂思過重,畢竟是他自己能力不足,他是能看出這些情況,而在他口中讓他看重的祝融為何又會看不出這樣的局面的。
雖然可能會有人在局中,為世所迷,朵思大王難道就不會因為對於孟獲的忠誠而變的患得患失麼?
儘管此時的朵思自是憂心忡忡的將他千慮所得告訴了孟優和帶來洞主,這兩位眼下的位高權重之人,然而兩人並不是那種能夠有所決斷的人物。
就在這中蹉跎之中,這一萬多人的殘餘蠻兵仍然在持續的向他們的家鄉行進著。
面對著兩位不能會有什麼決斷的統帥,此時的朵思大王卻又只能無力謂之,畢竟如今的他失了孟獲的支援,在此時此刻並沒有什麼實權在手,對於蠻族的前途他也只能勞累了一番心思之後,聽之任之
大軍行進雖然並沒有人催促,不過畢竟人心思歸,經歷了一番大起大落的這些蠻人們即便都很是勇猛無畏,可是百戰餘生的他們自然也是希望見到親人,讓他們那顆飽受了一番折磨的勇士之心,得到家人的撫慰。
而在朵思大王的忐忑中,對於蠻族將來可能的隱患的憂慮中,在大軍折返滇池的時候,來不及安頓的他們,卻是先接到了新蠻王繼任的訊息。
對於這一切的變化,朵思大王自是沒有料到,而且在問過了相關人等之後,朵思大王居然也得知了此次蠻王繼任的事情全都由祝融一手操持著。
“既然是祝融自己在操持著,那麼想來她不會自作自為當這蠻王的”雖然暫時的放下了對於祝融的憂慮,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遍問了一圈人,都不知道新任的蠻王是誰,還是讓朵思大王深深的感到不安。
這或許是祝融的佈局吧,誰讓此次的大軍北征,損兵折將太重,不僅金環三節,董荼那這樣的各路元帥都給葬送了,就連忙牙長這樣的下將卻也被漢人給斬了去。如今剩下的蠻人中的頭腦人物,像孟優,帶來洞主,還有類似阿會喃之流的當然都不是祝融的對手,想來如今都會讓祝融給掌控在手中了。
朵思大王迷惑中。
而當他得知,此次蠻王的繼任典禮也已經通報給了遠在貢古,並且早就已經安然返回的楊鋒。那楊鋒竟然也已經答應定會到時親來向新蠻王投誠,這一連串的事情發生的讓朵思很是迷惑,當然至於隨性歸來的孟優和帶來洞主兩個人此時卻是顧不上這許多,這或許便是聰明人的煩惱,莽直人的幸福吧
對於朵思大王憂慮的楊鋒此時之所以能夠這般欣然接受了祝融這邊發出的邀請,當然一開始並不在楊鋒的接受之中。畢竟要已楊鋒自己的秉性的,對於這樣的事情他當然會立馬拒絕的。
不過在呂凱等人的建議下,他最終還是接受了此番的邀請。
“洞主,此時南中元氣大傷,諸多蠻人定然不會希望看到剛剛和漢人大戰了一場,好不容易退兵回來的蠻人之間再生出什麼事端,在這個人心思定的時候,以洞主要和那孟氏一族爭雄的大志,在這個時候就要順民意而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
“想來此時以洞主的實力還不足以領導南中諸蠻,既然如此,我們何妨先暗做雌伏之態,對於他們的敵意收斂,讓他們放下戒心,然後才是我們從長計議的時候啊”
“當然之前的孟獲畢竟威勢太盛,如今雖然孟獲雖亡,然而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也還是需要時間來加強我們自己實力的”聽完了呂凱的一番解釋,楊鋒自是明白呂凱所言的正確。
雖然心下實在不滿,不過形勢如此,他還是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