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為什麼這是中國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下去的基本政策。

中國執行改革開放政策,是和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絡著的。中國的改革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內的改革,開放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的開放。

因此,在談改革和開放問題之前,要簡略地講一下為什麼中國要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

139

胡繩文集91

主義制度。同樣,我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

早在本世紀20年代剛開始時,中國知識界中就有過一場關於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爭論。當時,有一派人認為,社會主義制度雖然比資本主義制度優越,但是中國沒有條件實行社會主義,而只能發展資本主義來解決中國的貧窮落後問題。另一派人則認為,從國際條件和中國社會情況來看,中國不可能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因而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現在來回顧那一場爭論,前一派人認為中國不能立即實行社會主義這一點是對的,但是他們指望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卻被歷史事實證明是做不到的。

究竟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並不能從抽象地比較這兩種制度的優劣來決定。應該承認,中國在20年代以前的幾十年中,以至20年代到40年代,許多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是為了爭取中國的進步和發展。當時的中國,是貧窮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果中國能夠獨立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問題是,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沒有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的可能,沒有一個資產階級力量能夠為發展資本主義創造必要的前提。

什麼前提?

一、獨立。當中國為世界上所有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壓迫,而實際上失去了作為獨立國家的主權的情況下,沒有獨立,談不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

二、統一。

由於國內的社會矛盾,特別是由於各派軍閥勢力以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為後臺互相爭奪,造成四分五裂,連年內戰;在這種狀況下,不實現國家的統一,談不上發展資本主義。三、土地制度的改革。當中國人口中80%以上的農民無地或少地,只能在前資本主義的

140

021胡繩文集

剝削與壓迫下過著毫無權利和貧窮的生活時,談不上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在那時的中國,民主是廣大人民的要求,而民主的最根本的內容,就是幾億農民的生存權利和民主權利問題。要實現獨立、統一、土地制度改革這些前提,就不能不面臨強大的敵人,就必須克服嚴重的阻力。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也沒有能力動員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去進行鬥爭。

這隻要看1924年當孫中山真心誠意地想實現為發展資本主義所必要的前提時,必須和新生的共產黨合作就可以知道。

前面說的20年代初爭論中的另一派人,就是最早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他們在那場爭論中正確地斷定,中國不可能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但是,當時他們錯誤地以為社會主義好像就是眼前的現實任務。以後不久,他們逐漸懂得了中國的現實任務還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解決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就是解決上述獨立、統一、土地制度改革等問題。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了資產階級所沒有能力去擔負的任務,發動廣大的農民,也發動工人、學生、知識分子和其他一切愛國分子的力量,經過艱難曲折的鬥爭歷程,終於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於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我們稱1949年取得勝利的革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區別於資產階級領導的舊式的民主革命。如果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那當然會建立資本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則不能不導致社會主義。

舊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本來力量很薄弱,其中一部分積極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一部分對革命採取

141

胡繩文集121

中立態度,還有一部分由於可以理解的疑慮,在全國革命勝利時,轉移到香港、臺灣或國外。新中國採取了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民族工商業在新民主主義國家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資產階級在國家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都不佔重要地位。

50年代,中國用和平贖買的方式實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對土地改革後分散的個體農業實行社會主義合作化。這樣,中國就進入了社會主義。

現在回頭來看,中國在50年代走上社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