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廚藝上的天分,劉璃是學不來的。讀書的時候,江洺還在假期去唐人街的中餐館做過廚師,手藝廣受好評,老闆都讚不絕口,走的時候還給了200刀紅包。
巖田菜的形成和發展與巖田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風俗習慣密切相關。巖田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產富饒。故巖田的飲食,一向得天獨厚。
早在西漢《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載有巖田菜選料的精細和廣泛,而且可以想見千餘年前的巖田人已經對用不同烹調方法烹製不同的異味遊刃有餘。
在此以前,唐代詩人韓愈被貶至巖田,在他的詩中描述巖田人食鱟、蛇、蒲魚、青蛙、章魚、江瑤柱等數十種異物,感到很不是滋味。
但到南宋時,章魚等海味已是許多地方菜餚的上品佳餚。在配料和口味方面,採用生食的方法。到後來生食豬牛羊鹿已不多,但生食魚片,包括生魚粥等的習慣保留至今。而將白切雞以僅熟,大腿骨帶微血為準,則於今仍是如此。將巖田菜的刀工精巧,配料講究相得益彰,口味注意清而不淡諸特點,表現具體。
除了正式菜點,巖田的小食、點心也製作精巧,而劉璃走進的這間就正是羅湖城小食點心最有名,歷史最久的月是樓。她和江洺帶著多多三年前回國給奶奶奔喪時,還特意來月是樓吃過一次。不過當然不是現在看到這間,2011年的時候,月是樓不僅遍佈羅湖城,整個巖田省都能看到了。
店裡有幾桌客人在吃,鮮美的香味飄入鼻中,很是誘人。店裡裝修也很樸實,沒太多裝飾,桌子也是本地特色的巖田圓桌,比較小巧,剛合四個人坐。
她和江洺領著孩子坐了一個靠窗的的桌子,她取了白瓷壺給四人的杯子滿上茶。江洺將茶杯裡的茶水順著桌子插進飯碗裡的筷子倒了下去,稍微燙洗了下,將茶水倒進桌子上鋁製的容器裡。多多似乎大概還記得一些,也學著做了,然後劉璃看了看拉拉,手把手教她洗。本地人人都是這習慣,她和江洺都是從小耳濡目染。
這時的月是樓雖然還說不上多高階,但在93年也算比較好的館子了。所以當服務生看到一行孩子的他們,臉上微微有些訝異,不過馬上便笑著把選單遞過來了。
這時候的選單當然不是現在那種精緻的,只是一頁厚紙列印著菜名和價格,挺樸素的。
劉璃看了看,價格絕對比後世要便宜非常多,想想現在人民幣□著呢,還沒開始貶值,物價也沒飛漲。不過對比了這個時候的物價,月是樓的菜價也不很便宜就是了。
她和江洺隨手點了菜,和兩個點心,然後問多多,拉拉要吃什麼。
這一問好了,讓劉璃問出了一個問題。
多多其實還算認得一些中國字,劉璃得閒是一直教,但畢竟是在加州唸的小學,哪怕在家被她和江洺感染聽說中文都沒什麼問題,但寫和看一直都挺弱的,何況選單上有些菜名喜歡故作風雅,也難怪很多不明所以了。
而拉拉就更不用說了,基本是認不得多少字的,聽說都沒問題,畢竟在家都用這個交流。但對寫和看,也沒那麼上心了,也沒那環境不是。
吃完飯出得月是樓之後,劉璃一直愁眉不展,下午更是逛的漫不經心,心事重重。
江洺心裡清楚她在愁些什麼,但一時也沒什麼好主意,於是也沒打擾她,自己帶著孩子們買買看看。
劉璃覺得之前太忽視這些了,作為一個媽媽,在這教習中文方面付出的實在太少了。她一直以為有會聽說,教些簡單的讀寫其他的慢慢就會了。但顯然不是這麼回事,這樣在中國可能可行,但兩個孩子畢竟是生活在加州。
到今天發現兩人連選單都不懂,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這裡不是加州,不是S城,不是英文國家,這是中國,還是93年的中國。連選單都看不懂,她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一定要送他們去讀書才行,但先不說他們能不能跟上班,身份證明什麼的就不好弄,怎麼辦呢。她和江洺現在還這麼小,很多事都做不了,一種挫敗感湧上心頭,頓時感到自己是個失敗的媽媽。
“不要這樣,總有辦法的,我還在呢。”江洺看她臉色愈加不對頭,眉頭擰著,不由有些揪心。
“老公,我是不是做的不好,我要怎麼辦。”
7、第七章 。。。
劉璃在做孩子的時候,曾經很多次很認真的想過如果有了孩子,要如何做一個媽媽。
做一個好媽媽。
而現在,多多和拉拉也被莫名其妙帶到這裡,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