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3 / 4)

的南京官員,變本加厲地剋扣本應轉運京師的燧發槍,找出各種理由把這些武器截流下來撥給江北軍。尤其湊巧的是,每次南京聲稱因為軍情緊張所以要截流武器時,歸德府的闖軍總是及時對南直隸發起進攻;而每次截流軍火需要見成效時,剛分到武器的江北軍也總能把侵入南直隸的闖軍擊退。

接到南京不容反駁的出兵命令後,於世忠按照誓書的約定,把自己的行軍計劃和不得已的理由寫信通知歸德府,不久就收到歸德府闖軍的回函,對於世忠表示理解。然後,於世忠點起兵馬拔營出發,沿著官道向亳州進兵。

前天走了八里,昨天走了七里,今天的速度和前兩天差不多。發生的事情也差不多,才離開軍營走出一里地遠,骨瘦如柴的軍士走不動了,開始有人倒斃路邊,其餘那些被飢餓和營養不良折磨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計程車兵,無人理會這些倒斃的同袍一眼。這些士兵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前方,一步深、一步淺地在地面上挪動。五月中午的太陽把大地照得熱氣蒸騰,可不少士兵卻哆嗦得如同深秋的枯葉,沒人知道下一刻身邊的同伴會不會就這樣倒下去死掉,沒人知道自己能不能避開營中流傳著的瘧疾。

行軍帶來的劇烈減員讓於世忠惡狠狠地大罵出聲。雖然人人都吃空餉,雖然人人都知道大家都在吃空餉,但是人數越少,不得不上交給核查官員的錢就越多。於世忠本來就對朝廷的調動令憋了一肚子火,如果讓他為此多掏腰包那他就感到更冤枉了,所以於世忠決定將空額補滿一些,立刻行動!

在人口稠密的南直隸境內,補充兵力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個南直隸人,於世忠也不想對父老鄉親做得太絕。沿途幾個村子的長老被於世忠的親兵帶來,排成一列跪在他的腳下,磕磕巴巴地訴說著對大明的忠誠和對於將軍的敬仰之情。

於世忠笑眯眯地連連點頭,把這群老頭送上的奉承盡數收下,至於過路費的話他才起了一個頭,幾個識情知趣的老頭就馬上應承下來,紛紛拍胸脯保證要聯合送於將軍一份大禮。除去朝廷撥發軍餉、倒賣物資給闖軍這兩項之外,駐地周圍南直隸父老的孝敬也是江北軍將領一項重要的收入。

“本將此番是奉皇命出師河南討賊,久聞左近豪傑輩出”於世忠說起最後一件事,就是要每村都出一批壯丁。聽到這句話,那幾個長老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不等於世忠說完,一個老頭就連連磕頭求饒,其他的人也紛紛學著那個老頭的樣子哀告起來。

於世忠今天心情不錯,所以沒有變色喝罵,而是輕快地從馬上跳下,走到哀求不已的老人面前,半蹲下如同拍一條小狗般地拍拍那幾顆白髮蒼蒼的頭顱:“本將手下的幾千兒郎,有大半個月沒有吃過飽飯了,大部分孩兒們可是一年多沒見過女人了。”

看著一張張向自己望過來的老淚縱橫的臉,於世忠自言自語般地輕聲說道:“要是在別的省,本將也就不苦口婆心地說這麼久了。本將也是南直隸人啊,鄉里鄉親的,要是孩兒們鬧得太不象話也不合適,是不是啊?”

幾個老頭對視幾眼,一起磕頭應是:“將爺仁義,小民們一定為將爺分憂。”

村長們各自回村,每個村中都挑出十個人交給於世忠的親兵帶走,大部分都是沒成家的年輕人。事關全村的生死,母親們只好流著眼淚把家裡最好的衣服給孩子們換上,一個勁地往他們口袋裡塞上乾糧,村裡的人站在家門外目送著他們離開。

第五章 風行草偃據中州 第二十一節 入滇

無論送來的人身體是否強健,於世忠倒是來者不拒盡數收下。

把這些年輕人收入軍中後,於世忠向身邊幾個親兵揮揮手,親兵們齊聲叫道:“遵命,大人。”

說完幾個親兵就跑過去,把這些新丁剝成赤條條,收繳下來的衣服送回於世忠那裡,晚上親兵們會把衣服裡面的乾糧、還有藏著的銅錢都搜出來。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這些新兵統統綁起來,不然夜裡這些人就會逃個精光。經驗豐富的親兵們先把這些新兵用繩子串成串,然後把繩子頭綁在一個親兵的馬尾巴上拉著這隊人。隨著於世忠的將旗再次指向征程,這些新兵也都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面。大約半個月以後他們才會被放開,那個時候因為已經不認識回家的路,逃亡者會大大減少,而且繩子也要用來綁更新的新兵。

在太陽落山以前,於世忠走了大約九里地。軍營搭起來以後,把新兵們和老兵們一樣赤身裸體地趕入營房中,他們的衣服由軍官們統一保管,以免他們趁夜潛逃;萬一他們這樣還是能逃走的話,至少他們沒能把衣服帶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