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2 / 4)

們需要這個時間來考慮如何應對新情況,除去對武官掌權的憂慮外,這些內閣的成員對當前的形勢判斷也比崇禎皇帝有譜。這次雖然取勝,但是首先他們很懷疑江北軍的戰報裡到底有多少水分,其次許平出現在戰場後,連鎮東侯都停止了追擊,這就說明許平的實力仍然不可小視。

之前新軍在河南的連番大敗,也讓這些臣子對許平的實力有了深深的恐懼感,如果鎮東侯親自出馬都奈何不了他的大弟子的話,就會失去鎮東侯的威望這根最後的救命稻草。幾營新軍在京師堅守還能讓內閣有些安全感,他們覺得眼下的當務之急不是再去河南賭生死,而是拖延時間重建新軍,保證京師的安全。

讓內閣高興的是,大都督府也不同意立刻個忒開封解圍,而鎮東侯並沒有滯留在外領兵,而是表示會立刻返回京師面見天子,稟告他的下一步行動計劃。內閣已經暗中達成協議,一定要設法說服鎮東侯同意不去河南冒險,若鎮東侯能夠放棄開封賈明河的話,那內閣願意支援他進一步擴大新軍的規模,他們把談判的底線設為十二營新軍,每營五千人,軍餉、兵員依舊從優。

內閣覺得說服鎮東侯同意這個條件還是很有希望的,畢竟鎮東侯的家人、產業也都在京師,再說難道天子的損失不比他大麼?天子為了社稷的安危,連周王這樣的親王在關鍵時刻也可以捨棄。

得知朝廷沒有趁勝追擊河南闖軍後,在前線督師的侯洵頓時呆若木雞,得知中都大捷、斬獲數萬後,他就一直盼著朝廷能讓江北軍立刻奔赴河南作戰。

和朝廷中的官員的利益不完全相同,侯洵的責任是給開封解圍,如果周王真的淪陷敵手,他很確信內閣會把自己當作替罪羊。固然侯洵同樣很關乎明廷和京師的安危,但是他更關心開封,堅決主張寧可在河南打也不能去直隸打這場仗。

只是侯洵的聲音越來越不被朝廷所關注,朝中的一些老朋友現在也對他含糊其辭,不對他堅決主戰的意見發表任何看法,至於那些仇敵,更是拼命攻擊他的策略,稱他是無謀的莽撞之徒。

“要死就一塊死,你們圖安穩就要推我去死,哪有這種便宜事?”侯洵一發狠把茶杯擲在地上,但是他的本事也就僅限於發一句狠話而已。

上一次侯洵苦苦哀求朝廷再發新軍和河北軍到河南同闖軍決一死戰後,朝中就有聲音說如果侯洵真像他奏章中那樣憂國憂民、和闖營不共戴天的話,就應該首先帶著自己的標營比赴開封一戰,說不定就託聖上洪福一舉克敵,若是不成,那他馬革裹屍也算是不枉君恩了。

京師邸報:

(國內頭條)著名的軍事家、兵法家鬱董男爵閣下,於二二四四年(孔子歷)十月八日,不幸因病去世,齊王府派出專人前往弔唁致哀,向鬱董男爵的家人帶去了齊王陛下最真摯、最沉痛、最深切的問候

(國際頭條)荷蘭和西班牙請願團抵達京師,聯合向攝政王遞交了請願書,齊王陛下親自出門接受了他們的請願書,並當場表示會密切關注局勢發展,而齊王的心也為那些在戰亂中受害的無辜百姓而悲痛,不過,齊王請兩國使團諒解:根據中國的慣例,攝政王一般不干涉國卿院的決議,而且中國的國法在齊王之上。

第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 第二十五節 矛盾

返回開封后,許平開始安心整編部隊,同時等待鎮東侯的回信,之前和楊致遠一戰,雖然許平所部取得了勝利,但他麾下各營亦付出超過五千人傷亡的代價。目前孫可望正幫助李定國進行雄心勃勃的擴軍,打算將七個營全部補充到滿編或近滿編,一旦這個目標達成,許平麾下將擁有一支人數高達五萬人的野戰部隊。

見到許平後,孫可望沒有多說什麼廢話,不過他仍能感到他們的同盟關係中出現了很深的隔閡。這個倒也在許平的預料之中,和鎮東侯達成的密約,許平並也沒有和孫可望、李定國他們提起,他打算等到至少鎮東侯回信和自己約定山嵐營突圍問題時才透露一些。

“鎮東侯出任大都督後,山東官兵士氣大振,一貫畏我軍如虎的江北軍各部,也有不少趕赴山東參戰,不過這並不是我軍敗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我軍計程車氣也受到很大影響。”許平離開後,李定國、孫可望和李過基本組成了三人領導小組,不過不用說也知道西營的意見在其中佔有壓倒性的優勢,現在許平的參謀對沒有奔赴中都的各營將領進行戰鬥簡報:“鎮東侯推行牛痘,活人無數,就是闖王、劉將軍、牛軍師也都種過痘,很多士兵視鎮東侯為救命恩人,此次作戰,甚至出現炮手拒絕向鎮東侯將旗開炮的問題,說寧可被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