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等階段,歷時四年零十個月。這個速度是比較快的。當然,這個速度的得來,並非偶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起步穩健,從實際出發 殲8設計是建立在歷時三年的對 米格… 21 飛機“技術摸透”和借鑑國外飛機技術的基礎之上展開的。設計方案的選擇,即體現先進性、又有繼承性,而且與國內工業水平和技術條件基本上相適應。
技術決策正確 特別是對發動機的選擇、進氣型式、彈射救生方式的確定做了充分的技術論證,殲8 所採用的 渦噴7甲 發動機,在原 渦噴7 的基礎上改用高溫渦輪,經航空工業科中國科學院、冶金工業部有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一九六八年就試製出了首批發動機,確保了全機順利上天。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集體智慧 試製過程中,實行“科研、生產、使用”和“領導幹部、工人、技術人員”兩個三結合,大家同心協力,共同研製 殲8,較快較好地解決了研製中的各種技術問題。組織領導得力。航空工業部組織全行業為 殲8 飛機研製開綠燈。全國各部門各地區大力協同,有關部門成立了試飛領導小組,航空工業部和航空研究院成立了聯合指揮部,瀋陽飛機廠和飛機設計研究所聯合成立了現場指揮部,深入現場指揮,組織解決、攻克了影響首飛的 23 個技術關鍵。空軍副司令員曹裡懷在主持 殲8 飛機試飛的關鍵時刻,果斷決策,起了重要作用。
技術資料
翼展:9。34米
機長:21。52米
機高:5。41米
機翼面積:42。19平方米
正常起飛重量:1385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M2。2(高空)
實用升限:20500米
殲…8II戰鬥機
本文將對殲…8Ⅱ“和平典範”作一些探討,拋磚引玉,歡迎各位讀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和平典範”是中美蜜月期的巔峰,雙方於 87 年簽訂了向中國出口能改進 55 架次殲…8Ⅱ的相關裝置的合同,總金額高達 5。5 億美元。兩架殲…8Ⅱ在 89 年初運到美國,由美方人員試飛評估並進行改進。美方試飛力量雄厚,動用了愛德華茲基地“空軍飛行試驗中心”(Air Force Flight Test Center)6510 中隊。美方試飛專案主管是 5;700 飛行小時的資深試飛員,曾撰寫美軍飛行學校教材。同時中方約 20 名技術人員前往紐約長島格魯門公司工廠、代頓空軍基地進行培訓學習。但 89 年夏該計劃停頓後,美官方和企業都儘量避擴音及所有與中國的軍事合作計劃,以免被指為“援助中國”。因此我們只能根據少量資訊,對“和平典範”做一些“紙上談兵”。
當時的殲…8Ⅱ航空電子系統落後而缺乏發展潛力,現有雷達無法有效探測低空目標。因此美方主要是為殲…8Ⅱ裝備西方 80 年代水平的火控系統,而在發動機、機動性上沒有深入的改進。
新火控系統的特點為,採用資料傳輸標準匯流排技術,從而能夠徹底提高航電水平;綜合雷達、慣導、大氣等感測器,提高探測能力;採用先進顯示技術,提高人機工效;建立新的外掛管理技術基礎;增強自檢測、系統容錯能力,提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具體措施為,把 F…16 同期型號的火控移植到殲…8Ⅱ上,包括加裝 AN/APG…66(V)火控雷達、座艙顯示系統、1553 匯流排、新型火控計算機等。
AN/APG…66(V)雷達
加裝 AN/APG…66(V)雷達是“和平典範”最搶眼的專案,為殲…8Ⅱ新增了“金睛火眼”。這可能是首例東方戰鬥機與西方雷達的官方“聯姻”。該雷達由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研製,屬於 X 波段脈衝多普勒機載火控雷達,主要裝備 F…16A/B 等。美方賦予提供給中方的雷達一個新代號:PRC F…8 APG…66(V)。我國當時沒有能與之相比的火控雷達。該雷達採用平板隙縫天線,對大型飛機的最大搜尋距離約 140 千米。對戰鬥機的上視探測距離 46 到 74 千米,下視 37 到 55 千米。具有頻率捷變能力,抗干擾性好。
同時 APG…66(V)的處理機、雷達計算機、儲存介質較先進,從而能夠提供大容量快速的處理能力。其設計具有模組化的特點,分為 7 個各自帶獨立電源的可更換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