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則於1961年10月開始正式交付海軍使用。1963年11月開始進入空軍服役。
F…4是美國第二代戰鬥機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效能都比較好,不但空戰效能好,對地攻擊能力也很強,是美國空、海軍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鬥機,參加過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也曾經是美國空軍的“雷鳥”飛行表演隊的表演用機。F…4採用外翼上反、帶犬齒前緣、大根梢比、小展弦比的後掠式低單翼,機頭為大型雷達罩,垂尾與下反的平尾之間形成120度的夾角。這些經大量風洞試驗選定的特殊外形特徵,加上採用了噴氣襟翼等措施,使飛機著陸速度低、低速飛行時不易翼尖失速。該機採用兩側進氣的氣動佈局,採用了帶附面層控制板的側面進氣口,發動機為兩臺J79…GB…17渦噴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為5385千克力,加力推力為8120千克力。其主要機載裝置包括AN/AJB…7全高度轟炸系統,AN/APQ…120火控雷達,AN/ASA…32自動火力控制系統,AN/ASQ…91武器投放系統,AN/ASG…26前置角計算光學瞄準具,AN/APR…36、37雷達尋的和警戒系統等。F…4的缺點是大迎角機動效能欠佳,高空和超低空效能略差,起降時對跑道要求較高。
外形尺寸
翼展 11。77米
機長 19。20米
機高 5。02米
機翼面積 49。24米2
機翼前緣後掠角 45°
機翼展弦比, 2。82
主輪距 5。45米
前主輪距 5。92米
重量及載荷
空重 13760千克
空戰起飛重量 1882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28030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 20875千克
最大載彈量7250千克 (內部滿油) 5450千克
效能資料(除注*號者外,均指最大起飛重量為28030千克的資料)
最大平飛速度M2。27 2414公里/小時
失速速度 294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 251米/秒
(最大起飛重量28030千克) 31米/秒
實用升限(超音速) 16580米
(一臺發動機關車) 6490米
起飛滑跑距離 1338米
起飛距離(至15米高) 1792米
著陸滑跑距離(重量17211千克) 1152米
(重量同上,帶減速傘) 951米
著陸距離(自15米高度,重量17211千克) 1734米
(重量同上,帶減速傘) 1533米
作戰半徑(截擊) 1226公里
(防禦性空戰) 795公里
(遮斷) 1145公里
轉場航程 3184公里
限制過載(重量17000千克、對稱機動) +8。5g
(重量17000千克、非對稱機動) +6。8g
設計思想
設計思想
朝鮮戰爭結束後,空戰理論與戰鬥機裝備技術水平均有了長足的發展。在越戰前,主流的戰鬥機設計思想包括如下要點:
1。 認為飛機的大速度是決定空中優勢的主要因素。為了保證飛機具有大速度; 必須竭盡一切努力減小阻力,甚至不惜犧牲爬升率和機動性。F…104、米格…21就是典型的範例。到了研製F…4的時候,飛行控制與發動機技術相比起研製前兩種戰鬥機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因此比F…104、米格…21的情況要好些,但格鬥效能仍然無法與之前的F…86、米格…17等輕型戰鬥機相比。
2。 主張研製多用途戰術戰鬥機; 要求飛機兼有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 即主張研製戰鬥轟炸機,而不再像以往那樣研製單純的防空截擊機或專用對地攻擊機。最終F…4的確兼備了這兩種作戰能力,但在發動機推力有限、氣動設計未盡完美的前提下,強求對地攻擊能力反倒拖累了整體飛行效能,特別是攜帶對地武器時無法有效的與敵方戰鬥機交戰。
3。 為對抗裝備大射程對空/對地制導武器的敵機,截擊機的戰術被設想為利用速度優勢追趕或快速逼近目標; 並利用先進的火控武器系統(以使用半主動雷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