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1 / 4)

小說:宋時行 作者:標點

在經過去歲李若水一事之後,大宋時代週刊選刊的文章,便嚴格許多。

朱絢更把黃裳請去坐鎮,進行把關。黃裳也很清楚,玉尹雖然讓出大宋時代週刊,可是與週刊卻無法斷隔。出於保護玉尹的心理,對於一些風向立場特別明顯的文章,一律不予採用。不過,在學術方面卻放寬許多,也使得大宋時代週刊的權威性,尤甚早先。

“他們要發表什麼文章?”

“也不太清楚,只是想要對朝堂時事進行評論。”

玉尹抬起頭,沉思片刻後道:“若叔祖那邊透過,採用便是;若叔祖那邊不透過,我也不會插手過問。

少陽,那些人你最好還是少些接觸,免得耽擱了前程那些人,太過奸猾,雖說是涪陵郡公的人,但說實話,我信不過他們。要實在抹不開臉面,便回兵營是了。”

陳東,是歷史上誅殺六賊的發起人,更是率萬民伏闕上書,懇請招還李綱回朝的代表。

他也是靖康之時,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不過結果嘛據史書記載,雷觀張炳也是當時的發起人,卻得了天大好處。而陳東最後,卻落得一個悽慘下場。玉尹最初和陳東相識,並沒有把他和歷史上那個陳東聯絡在一起。可隨著和陳東的接觸,這段記憶也漸漸清晰,令他更加小心。

宋代言論自由,但卻不代表你一個太學生可以聚眾鬧事。

從玉尹的角度來看,陳東當時的舉動,合理卻不合法,他是在挑戰老趙官家的威嚴。

因為他兩次聚眾,使得欽宗皇帝顏面盡失。

也造成了後來高宗皇帝繼位後,對他深惡痛絕

而今,陳東是自己的好友,玉尹自然不想,讓他捲入其中。

陳東蹙眉不語,似乎有些為難。

玉尹嘆口氣,輕聲道:“少陽,非是我挑撥離間,而是你那兩位同窗,還有那位涪陵郡公,總讓我覺得不甚妥當。那位涪陵郡公此前一直表現低調,可這次回來,卻是異常高調他頻繁接觸太學生,也頗有些不正常,還是小心些,莫著了他人的道。”

一番言語,讓陳東最終下定了決心。

“既然小乙這麼說,那便不與他們理睬我這就返回牟駝崗,看他們又當如何。”

陳東對玉尹,頗為敬佩。

從一個市井出身的屠戶,一年間搖身一變,卻成了而今的殿前司指揮使,文林郎。

最重要的是,他所預料的事情,幾乎沒有出錯。

陳東相信,玉尹不可能害他既然玉尹不會害他,便說明雷觀等人有問題。他不是傻子,焉能看不出這其中端倪?只是先前礙於情面不好推辭,如今玉尹既然說了,他便有足夠的藉口推脫。了不起,我便回了兵營,看你們又能奈我何?

玉尹,頓時笑了!

吃罷了午飯,陳東便迴轉牟駝崗。

玉尹則在開封城裡又停留了一個晚上,喚上石三和肖堃,又把便橋屠場的霍堅找來一起吃酒。而今,便橋屠場的生意已趨於穩定,每個月下來有八百貫上下的純利,也算站穩腳跟。若算上玉燕牙具行和肉鋪的收益,玉尹每月有一千三百貫左右的收益。此外,玉尹雖說讓出大宋時代週刊,可由於沒有收取一分錢,所以趙諶便保留他三成利潤。別小看這三成利潤,一年下來,也是幾萬貫分紅。

所以,而今的玉尹在東京城裡,也著實算得是一號人物。

至於那些當初投奔他的兄弟,也大都出人頭地。

楊再興在親軍侍衛馬軍司為將虞侯,甚得上司看重;高寵王敏求便不用說了,留在玉尹身邊,自不會受了虧待。便是封況凌威幾人,也都在步軍司站穩腳跟,前程無量。

而黃小七、張擇端這些人,雖說沒有入仕,卻也有了奔頭。

相比之下倒是霍堅有些虧了!

當初他和王敏求一同投奔玉尹,如今王敏求已做了殿前司十將,他卻依舊留在屠場,整日裡殺豬宰牛,看似一無所成。倒不是玉尹看不上霍堅,而是霍堅的性情暴烈,頗有些江湖遊俠兒的氣質。若真個從軍,反而會讓他感覺著不太自由。

所以,霍堅便留在屠場,手底下領著一百多個刀手。

雖說不似王敏求等人的風光,卻也別有一番氣派至少在馬行街一帶,無人趕來打攪玉尹的生意。這半年多來,更憑著玉尹的財力支撐,隱隱成為一地團頭。

霍堅也沒有抱怨,對這種生活也頗為愜意。

只是玉尹心裡,還是覺得有些虧欠,便叫上他,好一番安撫,讓霍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