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找來一艘畫舫,而後泛舟湖上。
此時,正是好光景。
陽光明媚,卻又不甚酷烈,照在身上,暖洋洋舒服極了。
湖光山sè,美不勝收。
若放在往rì裡,李梲定會心曠神怡,可現在,卻全無半點心情。
就在他急得在船上徘徊之時,忽聽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琴聲。那琴聲好不悅耳,直令人讚不絕口。
更有那悅耳歌聲,恍若銀鈴一般,在天際迴盪。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把那杭州做汴州!”
琴聲悠揚,歌聲悅耳。
李梲忙不迭走上船甲板,舉目眺望。
“似乎是望仙樓蘇行首”
有隨從聽了歌聲,忍不住開口說道。
望仙樓,是杭州城裡一座極有名氣的酒樓,與開封府的豐樂樓,潘樓頗為相似。
那位蘇行首,也是杭州一當紅歌伎,號稱‘小唱不輸女飛衛’。
女飛衛,便是李師師的諢號。並非言她武藝高強,而是說她頗有俠氣。這句話的意思,便是說那位蘇行首的小唱功夫,比之李師師不遑多讓,其才情也可見一斑。
第242章 趙不尤(下)
不過李梲卻想起了另一件事。
不是說玉尹找了望仙樓的歌姬遊湖嗎?
會不會便在這艘畫舫?
“快些靠上去!”
李梲二話不說,便讓人把船划過去。
潘通給他的時間,不過三天。李梲也知道,自家那所謂的應奉局兵馬,只是個空殼子,沒有一兵一卒。三天時間莫說押送,便是把人手招夠都是麻煩。杭州這幾年倒是風調雨順,雖有方臘之亂在前,卻已經平息,至少在溫飽上問題不大。
這裡不似北方,特別是相州等地,天災不斷,所以應募招刺的人手充足。
就算李梲是杭州知州,也沒把握在幾天之內,便招攬足夠兵馬。既然這樣,便讓玉尹頭疼去。畢竟他玉小乙才是應奉局的都監,這種事情,自然應該是他負責。
“敢問杭州應奉局都監玉尹可在船上?”
有隨從在船頭上大聲叫喊,好半天才聽人醉醺醺回道:“哪來的夯貨,直恁呱噪,卻在這裡擾人雅興?”
聽口音,卻是開封口音。
隨從頓時大怒,立刻回道:“杭州府李知州在此,玉尹還不出來迎接?”
“便讓他自己上來。”
船上那人,也不客氣,似乎全不把李梲放在眼中。
李梲這一回,卻真個是氣壞了。
想他堂堂杭州知州,居然被人如此辱罵?
那玉尹也忒大膽,明知道自己在這邊,還敢如此放肆?
若不是急於讓玉尹來交接兵符,李梲說不得已拂袖而去。他強忍著心頭火氣,一擺手,示意畫舫靠上去。隨從在船上搭上了甲板。而後隨著李梲。便氣勢洶洶登上那艘畫舫。
畫舫不算太大,艙門口站立著八個彪形大漢。
李梲看到那八個大漢,便是一怔。
這八個人。氣度看上去非同一般,透出一股子剽悍之氣。一邊四個,往那裡一站。足以讓人感到一股子莫名壓力。李梲雖然帶了十幾個人,但是哥這些人一比,顯然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這幾個大漢身著黑sè木棉布做成的袍子,衣飾更不是等閒之流能夠穿戴。這一切,足以顯示出他們的身份和來歷,不同一般。
加上之前那說話之人濃濃的開封口音,讓李梲心裡,不由得一顫。
就在這時。玉尹從艙中走出來。
“李知州怎地來此,恕小乙不知,未能遠迎。恕罪恕罪。”
“伱這廝好大的排場。明知李知州來此,還敢如此無禮”
李梲身邊的一名隨從厲聲喝罵:“方才是那個吃了屎的傢伙說話。讓他滾出來。”
李梲心裡一驚,想要阻攔卻已經來不及了。
不等那隨從說完,就見那艙門口外的一個彪形大漢猛然上前,抬手一把便把那隨從拎起來,二話不說,就扔進了西湖中。雖已仲chūn,湖水卻依舊冰寒。那隨從掉進水裡,大聲叫喊救命。
李梲那船上的人剛要準備去救人,就聽到一聲刺耳箭嘯。
一直金翎箭唰的落在李梲所乘坐那艘畫舫的甲板上,金翎顫抖不停
“且看那個不長眼的敢救他。”
方才斥罵李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