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3 / 4)

小說:宋時行 作者:標點

幾個早食茶樓中,都在討論咱們的大宋時代週刊。方才在高陽正店裡,更有人衝著店裡的大宋時代週刊而去,甚至為了那大宋時代週刊,還爭執起來除一千二百份送至各家宅邸的報紙尚未得到訊息之外,其餘一千八百份茶樓酒肆中的報紙,已經全部分發出去。裡瓦子和中瓦子幾座茶樓的講史先生,便是用咱們的大宋時代週刊說書,反響也極好。”

這幾個青年話音剛落,邊聽樓梯口一個沉穩的聲音“哥哥,這便說你們這些時日所做的種種努力,所費的心血都值得,坊巷之中對大宋時代週刊,也頗為認可。”

“若冰,你也來了!”

青年忙讓開了路,卻見樓梯口站著一個青年。

看年紀,大約在三十上下,長的頗為清秀,帶著儒雅之氣。

他身高在172公分左右,體態略顯有些纖細瘦弱。可是那雙如星辰般璀璨的眸子裡,卻透著一股子剛硬氣息。站在那裡,恍若一棵古松般挺拔,令人頓生敬佩之心。

“咦,怎地博士來了?”

高堯卿和朱絢,甚至包括李逸風徐揆等人在內,紛紛上前與那人行禮。

玉尹不認得來人,但是看他的眼眉間,和李若虛有幾分相似。他先是一怔,旋即便明白過來:莫非,他便是那位歷史上有‘南朝一人’之美譽的李若水,李若虛的弟弟?

李若水,廣平曲周人,早年間就學於太學,上舍登第。

徽宗宣和四年,為元城尉,曾做《捕盜偶成》,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記載宋江等人故事的文章。後調平陽府司錄,濟南府教授。宣和六初,除太學博士之職。

換句話說,便是大學教授。

寫到這,也許會有人問,李若虛還是太學生,怎地他弟弟成了太學博士?

這還真說不清楚,只能說李若水天資聰慧,也許有生而知之之能。而且這學問之說,達者為先,與年齡輩分無太大關係同時,這李若水也是個堅定的主戰派。

李若水笑道:“先前哥哥作文,自家還覺得不妥。

沒想到我今日一早便去了李家樓,見許多人都在討論這大宋時代週刊。於是便看了一看,卻在那副刊最後,見到那篇《西行記》,感觸頗深。今日來,一是要恭喜哥哥,心血沒有浪費;二來是想要見見那位設計出大宋時代週刊的玉小乙。

這其三,則想要與那文玉東,好生盤桓但不知,文玉東究竟是何人?”

李若水這一番話出口,令眾人一怔。

旋即,大家爆出一陣大笑,站在李若水身旁的陳東,更滿臉通紅。

忘了說一句,陳東便是李若水的學生。

玉尹聽到李若水談及自己,便走上前來。

不過聽李若水說到了‘文玉東’時,也不禁笑了。

“你們笑甚?”

李若水一臉迷茫之色,想不明白大家為何會如此發笑。

卻聽陳東扭捏道:“回恩師話,那篇文章,出自學生之手不過,整篇文章的構想,卻是源自小乙。此前小乙曾在漠北,與女直人打過交道,所以瞭解頗深。

他書得好字,卻不知這文章措辭,便讓學生捉刀。

不過那文章裡,有不少是出自小乙之口,學生並未出太多力。”

若換在後世,似這等出風頭的事情,決不可能會退讓出去,那廝陳東這般的老實?

李若水也知道玉尹,但說實話,瞭解並不算太多。

他對玉尹的認識,更多是源自於坊巷間,或是李若虛偶爾的介紹。

李若水知道,玉尹能使得好嵇琴,號稱開封第一嵇琴;能操的好琴,據說技藝非凡,連太樂署那幫子心高氣傲的太樂署博士,都不得不低頭認輸;他似乎博覽群書,所以才能作《登岱》,更有那篇流傳開封街頭巷尾的精彩解詞;他書法不錯,大宋時代週刊的刊頭,便出自他手筆,頗有自成一家的宗師風範此外,玉尹能打。

曾打敗過呂之士,前不久更跑去御拳館踢館,是一個高手。

他家裡似乎頗有錢財,而且也有些見識,這大宋時代週刊便是他一手設計並投入巨資。

總之,玉尹在李若水的心目中,定為是一個多才多藝,白衣卿相似地人物。

可是聽陳東這麼一說,李若水對玉尹的認識,陡然又增加了一層:這絕對是位隱士!

一個隱藏於市井中的隱士。

別人或許看那篇《西行記》,會以為玉尹是誇大其詞,荒誕不經。

但李若水卻從那篇文章裡,看出了玉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