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部感到顏面盡失,惱羞成怒之下,連續撤換指揮官,同時繼續從日本本土增調大批援軍。 二月十一日,日軍集中兩個大隊的兵力,在飛機和艦炮的掩護下,猛攻蘊藻濱、曹家橋,以包抄據守吳淞口的守軍,但是在徹夜的激戰中,中國軍隊捨生忘死,寸土必爭,並且主動迂迴到日軍後方夾擊敵人,幾處重要的陣地又失而復得,使日軍最終功敗垂成。日軍連續在上海作戰失利,使得東京的軍部為之震動。為了挽回皇軍無敵的顏面,決定由陸軍接管上海的作戰,派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率領陸軍精銳,與增援的海、空軍到達上海,同時增派有名的“久留米”旅團參戰。而國民政府迫於全國民眾的壓力,不得不啟用下野的蔣介石指揮軍隊。蔣介石接手之後立刻將自己的嫡系部隊八十七與八十八師,加上中央軍校的教導團與特種部隊,組成第五軍,由張治中率領,投入上海的戰鬥序列,接防左翼防線,以支援十九路軍作戰。植田謙吉的任務就是在上海狠狠地“教訓”一下中國的軍隊,因此在大軍部署完畢之後,於二月二十日,在海空軍強大炮火掩護之下,在‘江灣’和‘廟行’之間,由坦克支援步兵,發動中央突破的猛烈攻擊。這場作戰對中國軍隊而言,是前所未見的三軍立體攻堅戰,但是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兩支部隊聯手反擊日軍的攻勢。在激烈的爭奪戰中,日軍不但沒有突破中國守軍的陣地而達成戰術目標,反而在‘廟行’爭奪戰中,被八十八師逆襲包圍,殲滅一千多人,遭到慘敗。‘廟行大捷’的訊息一經傳出,中、外的輿論一片譁然,國人更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支援軍隊抗日的情緒,因此達到了空前高漲的地步。進退維谷的日本政府只好孤注一擲,在二月二十四日,特別派遣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大將,恢復現役,出任新組成的“上海派遣軍”司令官,增派第十一與十四師團,以及空軍團隊加入上海戰鬥序列,至此,日軍在上海的總兵力已超過十萬人,而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加起來也不到五萬人,兵力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並且完全沒有海空火力的支援,上海抗戰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正文 第五章 夜戰敗敵
白川義則抵滬後,根據戰場的形勢,重新部署軍隊,他深知如果繼續從正面進攻,必須付出重大代價,而且未必能得逞,因此決定採用迂迴進攻的戰術,調派兩個聯隊的兵力,從第五軍左側背的瀏河附近登陸,包抄中國軍隊。同時在正面防線投入優勢的兵力,在飛機和艦炮的掩護下,對中國軍隊的陣地實施不間斷的攻擊,使守軍無暇顧及側後。中國軍隊經過連日苦戰,兵力損失嚴重,彈藥也嚴重不足,而十九路軍的情況尤為嚴重,無奈之下不得不連續後退,收縮防線。 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後,孫百里從戰壕裡站起身,用力抹了抹臉上的血水和汗水,然後艱難地挪動腳步,巡視自己的防線。由於1營從開戰到現在一直戰鬥在最前線,直接面對日軍的攻勢,人員已經損失過半,剩下的人也幾乎都有傷在身。不但作為預備隊的3連也投入了戰鬥,連打光了炮彈的迫擊炮排也拿起了步槍,因此已經沒有預備隊可以用了。雖然孫百里和士兵們一樣期待能有新的援軍,但是他知道可能性不大,蔣介石的掌握的中央軍大部在江西圍剿紅軍,即使往回撥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其他的地方勢力軍隊他也調不動。在戰前會議上孫百里自信滿滿地預言列強必然會出面干預,但是形勢發展到這種地步卻是他始料未及的,美英等國雖然對日本提出強烈抗議,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他真有點懷疑十九路軍能不能堅持到停戰的那一天。 孫百里緩緩從戰壕中走過,戰士們正利用戰鬥的間隙修補工事,一身灰布的軍服沾滿血水和泥漿,早已分辨不出本來的顏色,大部分人的身上都打著繃帶。儘管知道打贏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是這些忠勇的戰士們依然士氣高昂,依靠血肉之軀阻擋住侵略者前進的腳步。作為一個指揮官,最可悲的莫過於看著自己計程車兵陷入絕境!孫百里轉過身去,只見殘陽如血,靜靜地浮在西天的雲頭,心頭感到異常傷感。也許自己真的不適合做一個軍人,經過這麼多場戰鬥,見證瞭如此多的犧牲,卻仍然無法對鮮血和生命無動於衷。 這時候,3連長鍾武從交通壕裡大呼小叫地跑了過來,打了這麼多天的仗,也只有他依舊精力旺盛,更加奇怪的是,他每戰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從開戰到現在光是在白刃戰中死在他鬼頭刀下的日軍至少有一個班,卻沒有誰能在他身上留下一點傷痕,武藝固然出眾,運氣也不是一般的好。孫百里見他歡天喜地的樣子,問道:“有什麼事這麼高興?” 鍾武興奮地說:“總部給我們送來了補充的槍支彈藥,還派來兩個排的義勇軍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