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2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王佔元的名義發兵,由吳佩孚親任援鄂總司令,派蕭耀南率二十五師開赴武漢三鎮,第八混成旅旅長靳雲鶚為前敵總司令,率部進駐茶庵嶺。孫傳芳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袖手旁觀,王佔元被趕走了。

吳佩孚部陸陸續續和張春有些小戰鬥,但是無一勝利。只好看著張春佔著湖北的中心地區。

吳佩孚也知道自己不能像王佔元一樣自己做湖北都督。而是讓湖北人蕭耀南做湖北督軍,自己回河南去了。

蕭耀南親自到荊門拜見了梁啟超和張春。說鄂人久盼自治,理應相互守望。

張春因為需要對襄陽進行治理,並經略鄂西北。所以算是簽訂了一個和平的協定。(未完待續。。)

第四十七章 毛石山的勤勉

1922年春節的時候,梁思成從美國回來了,孤身寡人回來的,他拿到了建築學博士的學問,但是美國沒有讓他帶一張紙片回來。讓暗中接回他的林長民和伍豪非常氣憤。

梁思成回來就在建築系講結構力學和材料力學,並建立兩個力學實驗室。這是梁思成根據吳詠恩和林徽因的提示,在美國實驗室裡驗證過的一些知識。他回來的時候把實驗記錄全部毀掉了。不過知識印在了腦子裡。

鄺榮光應邀參加了在北京的中國地質學會。不過非常低調,他邀請李四光到新民大學礦產系講課,李四光沒有答應。鄺榮光回來後就和蔡元培商量將礦業學院改成地質學院。因為地質不僅為礦產服務,還為建築和建設服務。蔡元培答應了。 進入三月,按照馬林的意識,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上海成立,李大釗被推選為書記,這是他主動請纓的結果,因為此時去上海,還是非常危險。本來張國燾李達他們推舉的人選是陳慶同,但陳慶同拒絕承認這個中央執行委員會,再加上他的脾氣太硬,張春怕他到了上海會出現不可預見的後果,所以換上穩重一些的李大釗。

陳慶同還是在新民報開炮了,他認為中國的黨派不需要認蘇共為上級,與共產國際也是朋友關係。中國的黨派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辦,不應該服從什麼人的安排。

其實他是為中央執行委員會設在上海感到不滿。

還在廣州與國民黨一干大員進行溝通協商的馬林連忙寫信來解釋,說**應該與國民黨進行合作。以快速獲得革命勝利,中央執行委員會設在上海,方便與國民黨交流。為以後的國共合作打下基礎。

張春回信表示同意馬林的想法,但是陳慶同的想法有其道理,**理應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作為宣傳主任的李達在新創刊的《共#產#黨》月刊中,轉載了陳慶同的文章,實際上是表示認同。蘇共則來電斥責。張國燾私自以組織主任的身份前往莫斯科去見列寧去做解釋工作。以此同時,全國的工人運動便此起彼伏,這也是中央執行委員會並不認可張春進行農民運動主張的表態。

李大釗受命是維持黨內團結。荊州方面也保持了低調,陳慶同也意識到如果真的造成分裂,會引起不良後果。所以新民報只是宣傳鄂中自治的各種政策和學術理論。並不批駁。所有的批駁文章都是基於國家層面,而非黨派層面。

由於李大釗去了上海,鄂中自治政府沒了主席,這個位置本來郭華呼聲最高。但是郭華堅持認為自己主管監察工作。不宜擔任政府首腦。梁啟超的人大主任他都不想當,總想著回新民書局做自己的出版工作,也不願意去當這個政府主席。

所以原本主持工商工作的孫鏡升任主席,蔡和森調回荊州輔助孫鏡工作。鄂中自治政府就又多了一個女性高官,向警予擔任了枝江縣縣長。

張春與毛石山在張明的第四師成軍並形成戰鬥力後,準備一起帶著警衛團到保康,以緩解張天的壓力。此時的周榮陷在隨縣,大洪山山高林密。土匪如毛,隨縣人口又少。不能自保。隨縣和鍾祥道路打通後,隨縣的形勢略有好轉。但是剿匪任務依然繁重。連守在天門的張霖越,也抽掉了一個團從京山向隨縣方向收縮。

應城的陳繼祖和京山的張揚不得不各自成立守備團,以防止武漢方向的異動。劉英的精力幾乎全部花在這個方向的協調上面。

張明的第四師組建也是採用了以前的辦法,從各師抽調骨幹,把張明的新戰士打散分到各師,以老帶新,幾次整訓後,第四師已經與其它師的戰鬥力相差不大。只是把劉英這個組織部長忙得夠嗆。

張天是一個戰將,他長期擔任偵察工作,帶的部隊都是特種部隊。所以第三師實際上也是一支戰鬥部隊。他們不比周榮,周榮的戰士都是有著十多年軍齡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