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第三國際。
由於擔心中央執行委員會被張春把持,檔案沒有馬上成立中央執行委員會,只是說擇期從各地選取十名委員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現在各地黨小組的任務是建立黨組織,成立地方執行委員會,發展黨員,為革命積蓄力量。
張春自然懂得其中的含義,不過並沒有反對。
行動組已經報告說馬林對其他的黨小組說荊州的黨小組不是真正的**,頂多只能算是社會主義。但是由於荊州黨小組勢力最大,所以黨可以在荊州的幫助下發展壯大。同時馬林還決定前往廣州拜見孫中山,如有可能,聯合孫中山,到時候荊州的作用就可有可無。畢竟孫中山派員參加了共產國際的會議,成功可能性很大。
李大釗和陳慶同聽了密報,只是沉默不語。
毛石山鄙視地笑了一下:“這個馬林倒是學會了借雞生蛋。”
其它的黨小組開完會以後就紛紛離開。但是武漢小組卻留了下來。包惠僧、陳潭秋因為來荊州時被王佔元的密探發現了。對於身邊龐然大物的張春來說,是王佔元的心腹大患。連在武漢的新民貿易公司和新民航運公司都日夜監視。何況是有共黨分子嫌疑的包惠僧和陳潭秋。
包惠僧到了新民報任記者。
陳潭秋進了外聯處,主要負責武漢黨小組的秘密工作。
馬林告辭去了廣州,米洛爾和別斯林卻留了下來,他們要在荊州設一個俄羅斯通訊社辦事處。以加強俄羅斯通訊社和新民報的聯絡。
這兩個人臉上只差寫上間諜兩個字了。
兩個人都是俄共黨員。不過並沒有獲得隨意採訪的權利。伍豪答應每週開一次新聞釋出會,所有的記者都可以在外聯部新聞釋出會上提問。
米洛爾幾次抗議,都被伍豪以不安全為由拒絕了。
八月,三萬多畢業生畢業,分赴各地開展工作。同時各省都有學生陸續彙集到沙洋,準備參加新民大學各院校的招生考試。鄂中七縣的所有中學開始進行高考,人數多達十萬人。除了新民大學,各縣都在建設技術學院,準備容納這麼多的畢業生。張春的意思是中學畢業後,考不上大學的,也要進入技術學院,學習相關專業的技能知識,進入工廠、農場和林場、商貿公司、運輸公司、城市各服務行業工作。這是全民教育的最低標準。
鄂中七縣的文盲率要在十年內降低到個位數。其他各縣也要降低到百分之六十。
由於學生數量驟然增加。
張春只好回到新民大學給蔡元培幫忙。
而就在此時,回荊州彙報工作的蔡和森把伍豪給罵了。
問題出在張若茗身上,張若茗在枝江工商局實習,張若茗家裡是個富商家庭,會打扮,人也漂亮,性格豪爽,十分討人喜愛。伍豪就時常跑到枝江去找張若茗。
平時倒沒什麼,蔡和森也挺支援。可是蔡和森到荊州彙報工作,特意到外聯部看伍豪。沒想到伍豪不在,去了枝江。陳潭秋抱怨說伍豪現在被愛情蒙昏了頭,十天能有五天在就不錯了。
蔡和森是個不講情面的人,坐在外聯部門口,等著伍豪回來就是一通罵。
罵得伍豪一聲不吭,冷汗直冒。
蔡和森的這種性格張春聽說過,對外人還好,越是自己人罵的越厲害。
張春聽說後哈哈大笑。
不過伍豪確實好脾氣,被罵了也只是擦擦汗,賠禮道歉,之後就真的去找張若茗少了。(未完待續。。)
第四十六章 電晶體
1921年9月,電晶體的出現讓電子所將雷達縮小到了足以安裝到艦艇上的尺寸,穩定性也好了很多。
雷達還在進行小型化的改進,張春要把這東西撞到火箭上,利用它導航,攻擊飛機或者艦船,飛控所對於火箭飛行控制已經研究了好幾年,原來覺得火箭飛行控制只是為了增加射程,現在看來不是,有了雷達,火箭已經不是火箭,理論上,它可以循著雷達導向攻擊。飛控所就開始研製這種叫做“蝙蝠”的火箭。因為它有了導向功能,所以張春把這種火箭叫做導彈。
導彈與飛機不同,它的速度非常快。接近音速。所以一般的飛機和艦船在這種武器下,簡直就是一個靶子。唯一要考慮的是電子系統的穩定性,高速高溫情況下,電子所研製的電子板,穩定性非常差。在長湖的試射沒有一次成功。
剛剛因為電晶體的發明得了科學獎的秦德明弄得面上無光。綠湖研究院的電子所從生產到研製,到理論研究的人都被他逼瘋了。不過由於雷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