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規模的人員抽調,仙女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仙女工業區現在成了電力、冶金、機械、車輛研究所。生產任務已經轉向漢陽。環境已經完全能夠吸納研究所造成的影響。
這裡也是引進物種最多的地方,森林中動植物發育良好。空氣成分豐富,麗質說這裡的空氣有靈性就是說的這個。
這裡的食物豐富,品質也是最好的。張春也覺得這裡是最舒服的地方。
從仙女到綠湖,再到紫林和新民研究院,鐵路兩側的樹木已經完全遮住了天空。列車就像穿行在綠色的隧道之中。
車輛研究所還在持續改進列車。因為是森林鐵路的原因,考慮到空氣動力,列車流線型,低矮形的特徵越來越明顯。鐵路採用了無縫鐵軌技術,各種訊號控制系統也開始完備。列車在執行時的噪聲變得很小,速度卻越來越快。
車上都是,各研究所的研究員和學生。
很多學生都帶著一些野外考察的裝備。多半袖子上都有花,甚至還有星級學員。
很多學生都認識張春夫婦,很尊敬的問好。他們也不拘束,會湊過來問一些問題。
張春和麗質都會一一解答。張春也許單方面已經沒有他們專業,可是兩個人聽的高水平報告太多了,都是各領域研究的最新的成果,所以應付這些孩子問題不大,給研究員也能提一些建議。
時間一長,張春在的車廂,往往就成了半個學術廳。多半都是學生們講述自己的考察成果和學習心得。
這些學生所在的研究所十分零散,除了四大研究基地。沿途的很多加工廠,甚至農莊林場裡都有實驗室。這些地方對於學生們都是免費的,因為學生們能夠在成果轉讓的時候優惠一點,就足夠他們的開銷了。
張春和麗質這次是到新民研究院聽關於武漢長江大橋以及武漢市改造的設計評審。
——————————
隨著京漢線和漢粵線湖北段的改建,以及鄂中道路主要幹線與武漢市的對接完成,這幾十萬人的修路大軍,一部分被詹天佑弄去擴建廣漢鐵路中武漢到應城段。一部分要完成他在1913年的長江大橋設計。當初他就把粵漢鐵路與京漢鐵路的介面留好了。只需要在長江上修一座橋,兩條鐵路線就連線在了一起。
這次的設計施工技術力量更加雄厚,吳詠恩、梁思成、林徽因加上鄺榮光的地質調查論證,新民大學建築系的的集體力量,大冶鋼鐵廠也能統籌管理。所以詹天佑認為,這次是距離他實現夢想最近的一次。他已經快六十三歲了,身體在幾年前就垮了,差點死在利濟醫院裡。現在再不拼一拼,就沒機會了。
龜山蛇山的長江大橋原來就是詹天佑早設想好的,這是讓張春感動的地方。
不過他還是非常謹慎,他說,這次的長江大橋和以前的漢江大橋不一樣。不能搞人海戰術,要建立一隻專業的隊伍,那就是大橋局,詹天佑為局長,吳詠恩為副局長。讓吳詠恩多擔待一點工作,詹天佑的年紀確實太大了,弄不好就看不到大橋修建起來的一天。
水泥,大冶有一個華記湖北水泥,原來就有鉅額債務,蔡和森可不管那麼多,直接收回了。那裡經過技術改造後,產量非常不錯,給鋼鐵廠和兵工廠提供了一年的優質水泥。荊門水泥廠也非常不錯,技術更加先進,但是遠了一點。鄺榮光就在漢口火車站附近找到了一個適合建水泥廠的地方新建漢口水泥廠。政府控股百分之五十一,其它的由楊樹芬代表政府開始在漢口透過總商會募股。早就聽說,張春會給商戶們一個出路,現在總算開始了。
後港造船廠只能生產小船,但是武漢造船廠卻可以造萬噸級的船舶。這次主要用來給長江大橋製造沉箱和施工用的浮動平臺,徐振鵬打撈了近一年的軍艦,獲得了不少經驗。完成這一項工作實際上也是對未來製造艦船的提前演練。所以非常積極。漢陽機械製造基地還要研製高壓泥漿泵和大型水泵、水泥輸送泵和混凝土攪拌站、振動泵、電焊機等裝置。這些東西,小型的仙女機械廠夠製造出來,但是大型的卻不行。漢陽從一開始就在進行相關配套廠上下了大工夫。
大橋局開始抽選人才進行培訓和相關工廠的投資建設工作,所以實際上剛開始並沒有要多少人。大量的農民工在武漢市裡面進行改造工作。(未完待續。。)
第六十一章 甲子洪水
進入四月,雨水明顯比往年要多。
由於各地都在加固河提,疏通一些淤積的河道,所以水文觀測資料比較完整。漢水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