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著急,不過顧明想的是軍工製造。張春只是提了一下,顧明很快就透過家族的關係弄了兩個江南造船廠的技工,又託張揚氏請了一個叫劉光利的漢陽槍炮廠高階技工過來,同時運過來的還有漢陽槍炮廠弄出來的一些機械加工裝置。車、鑽、銑、刨、磨以及全套的測量器具一應俱全,還有一批鋼材和鋼錠。

這一年漢陽槍炮廠遭了水災,加上更換了一批新裝置,所以老裝置就被淘汰掉了。吳思誠與槍炮廠有一些業務上的聯絡,所以搗騰出來小巧而精密度尚好的裝置,大半是手動和蒸汽動力傳動都可使用。吳思誠說你又不開工廠,沒有大型發電機也沒有蒸汽機,這些東西夠了。

張春有了這些裝置還算滿意,因為他重視的是人,只要有了人才,裝置總是會慢慢造出來的。顧明的野心卻被**了起來。表面上看顧明似乎要配合王自立弄出一套先進的壓榨裝置,但是張春怎麼看都是要自己製造槍炮的意識。連建在綠源山的窯口都變樣了,多出了一個兩個鐵匠,說是要自己打造農具。但是自己打造農具你建鍊鐵的土爐子做什麼?

因為這幾年還算風調雨順,張家嶺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增加,加上南張村碼頭雜貨店和糧油店實際上成了山民們唯一能夠光明正大地換區糧食的地方。所以每年除了自身用度以外,還有幾千兩銀子的收入,能夠支撐顧明這麼折騰,所以張春也就沒有反對。

但是不過不管是劉光利,還是王自立和周欣,不能只搞研究,都是要教學生的。既然要教學生,那麼張春都要求高水準。張春沒有那麼多專業知識,但是眼界是有的,還是後世那種頂尖研究所的裝置眼界。每次都能逼得王自立他們一身冷汗。所以來蒙學堂後,反而比以前的學習研究更加努力。

劉光利是在德國留過學,有著德國人的嚴謹。但是他首先面對的就是張春對這批機械裝置低精度的嫌棄,並否決了他們提出來買蒸汽機的建議。

“我們沒有能力去造大東西,小東西還是可以的,你們先把你們自己的工具改進好,再談其他。再有,衛生院有發電機,但是在學校太吵,你們看能不能把磨坊的水車改進一下,讓它來發電。衛生院的發電機就給你們了,你們看是拆了研究,還是自己製造內燃機,或者電動機。再有,發動機或者發電機不僅可以燃油,還能燃氣。王先生現在正在研究沼氣,你們可以嘗試製造燃氣輪機。我會畫一個草圖給你們,其實和水車、風車一個道理。你們看看就知道的。另外你們可以改進一下紡織廠的紡織機,要效率高,又滿足我們的紡織工藝需求。”

張春直接延緩了顧明要造槍炮的**,不過提出的專案都很難,絕不是想張春嘴巴里說的那麼簡單。

因為張春的這個要求,王自立把油脂研究所一分為二,改成了化工所和精工所,把機械製造定位為精細機械加工。

張春離開的時候說:“你們有了精細加工的機械裝置,可以幫自衛隊修一下槍支,磨刀不誤砍柴工啊。”

顧明和劉光利等人一聽就笑了。

張春笑著說:“我這裡是學堂,要教好學生,研究就是最主要的,精細和規範是必須的,不然教不好學生。人才是你們培養出來的,工具是你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到時候,你們想造什麼都行。”

幾個人都樂了。

相對於教育和研究上的激進。

顧明總覺得張春對待革命就太保守了一點。

顧明和袁定國兩個人被壓制的厲害了,就找到張春,說張春是不是太保守了,不敢革命。

“兩位先生還是暫時不要想革命的事情。其實我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在革命啊。電將改變世界,沼氣能夠讓解決能源的問題。任何一個技術的改進,都會給社會帶來革命。西方現在之所以比我們強,就是因為他們完成了工業革命。我知道你們想造槍炮,但是技術首先是為了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服務的。其次才是改進武器裝備,要循序漸進。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問題。張之洞大人的漢陽兵工廠應該算是非常先進的了。但是老百姓得了什麼好處?老百姓窮,老百姓落後,再先進的武器人們不會用,再小的戰爭,沒有經濟實力去支撐,這就是急功近利的後果。”

“難道朝廷不夠**,不應該推翻嗎?”

張春想了想說:“**。”

張春伸手阻止了顧明的說話:“你聽我說完。可是大清政不及鄉鎮,老百姓為什麼這麼苦,是因為朝廷放任土地兼併和地主們的剝削。但是不要忘了,真正讓老百姓吃苦的是地主階層,包括你和我。我在張家嶺做的這些事情,大清管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