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了結果氣得把副單扔得滿屋子都是。還是張春一張張把副單撿回來。讓人裝訂好,送到了農學院檔案室。

同樣的結果在對於賦役圖冊上也非常明顯,土地兼併已經到了極致。以前的魚鱗圖,現在變得極其稀疏。而且很多土地都寫成了拋荒地,都是大戶人家的。這也說得過去,小戶人家的土地都是寶貝,誰捨得荒?

去年申請減稅的都是大戶。辛寶久沒有批。但是今年辛寶久寫信來為幾家說情。弄得那些大戶人家好像成了受害者。

好在這些人知道顧明和張春都不好惹,又把申請減稅的狀紙撤回去了。

顧明按照賦役圖冊寫了串票,一張張蓋了張春的大印。這次來的都是新任家族,四十來歲的男人。老家主們約定好了一樣地交權了。

也許是新任家主上任三把火的緣故。銀子很快運過來。田賦賦加上商稅一共五千多兩白銀,張春算是最好的,只有不到三百兩,李家家主一家就有一千多兩。在冊的土地是張春近四倍。李家整個家族佔了全部稅收的一半。名符其實的大家族。也難怪連清河吳家加上雲龍鎮幾大家族聯合起來就不是李家的對手。

銀子是精工組的人過來融成銷銀,幾乎沒有什麼消耗。但是每兩卻收了一錢二的火耗。顧明開的是二錢的火耗,這還是在去年的基礎上減了四錢,就這樣也多出了四百多兩。而張村的俸祿一年是四十兩,顧明是三十三兩。

但是實際上,顧明只給了辛寶久一錢的火耗。

“這是常例,不敢收少太多。錢留下來,想辦法把蒙學收回來,按照農學院的辦法,讓窮人家的孩子上學。”顧明解釋道。

張春黑著臉說:“應該按辛大人的辦法收,要是我找到更好的補償辦法,非要再加點捐稅不可。”

第十六章 輿

丁戶清理完畢,將稅銀和循冊,修改過的賦役圖冊一起送到了縣上。雖然比別的地方晚了近一個月,但是辛寶久還是進行了嘉獎。秋收後還有一次稅賦的收繳工作,不過那時就簡單多了。

新的保甲由下面自己推薦。基本上都是幾大家族的人,不過沒有再出現老頭子,全部是下一輩甚至百民巷還有一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保長都是原來的甲長的子孫。張春沒有太乾涉這些家族做的手腳。事實上,清政府的官員任命知只到了縣一級,鄉鎮都是這些保甲在管理。只不過雲龍鎮比較特殊而已,才有一個錢糧櫃。現在雖然錢糧櫃撤銷,但是張春這個主薄還在,並且直接掌握著守備隊,權利比辛寶久當時還要強一些。

新的保甲簽了保狀,保甲的名單在衙門外的佈告欄張榜公佈。

顧明把這些保甲召集來,說是訓話,實際上是講課。顧明當了黑臉,對於街道衛生、商販的管理、聯戶聯保一頓批評。如何管理,是麗質進行講解。如何組織民戶進行衛生清掃,垃圾統一收存,商販集中在西街,不能導到處流竄,以防止土匪的探子等等。講得很細。

主薄大人讓夫人來訓導,也是新鮮事,不過似乎講得頭頭是道。

街上的垃圾集中在保長那裡,但是不允許向雲龍河傾倒。張春就宣佈自己的決定,雲龍河與南河交界的河灘上,建一個垃圾場,張家出錢,招收十個工人。雲龍鎮的垃圾統一到垃圾場進行處理。這裡約定俗成是吳家的地盤,但是實際上,河灘是荒地,理論上誰都有開荒的權利。只是一般人吳家可以派人阻攔。但是張家來做這件事,吳家一方面不敢,另一方面也要給張春幾分面子。

張春宣佈街面上汙水橫流,需要開挖下水道。整條街道都是西高東低,所以汙水也會集中到垃圾處理場,那裡將修建汙水處理池。為了方便修建下水道,守備隊的輿圖隊將到鎮上進行測繪,測繪將涵蓋整個雲龍鎮,除了為修建下水道,還有軍事用途,希望各家各戶不要阻攔,否則軍法從事。下水道的修建等守備隊的輿圖出來,再由顧明和商戶決定人工和工錢各家怎麼出。

這種課程在衙門的大堂裡又開了幾次,都是教一些具體事務如何操作的問題。

錢糧櫃衙門以前就不負責審理案子。很多事件要麼在保甲範圍內自己解決。這也是大家族權利非常大的原因之一。要麼直接到縣裡告狀,由縣令開堂審理。

錢糧櫃的衙門沒有開堂審案的權利和義務,不過還是修了大堂這麼一個東西,以前只是形式從來沒用過。張春在大堂裡給自己留了一個房間辦公,剩下的地方改建成了一個會堂,相當於一個大教室。不過和學堂不同,這裡座椅都擺的很開,因為這些保甲就是開會,也有很多會帶丫鬟和僕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