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拿下了濰坊,念在老朋友的面子上。也沒有追擊。
張天一直打到德州,和東北軍接壤才停下。此時東北局正在和日軍作戰。背後插刀子的事情張春做不來。
第四軍一師功佔了邢臺和邯鄲,把閻錫山趕回了山西。
此時,蔣介石才知道張春根本就不在上海,而是在鄭州。
不過蔣光鼐已經重組了第十九路軍。有了抗日功臣的十九路軍支援。已經背上了指揮不力、打擊異己的名聲的蔣介石只好宣佈下野,黨主席交給了汪精衛,軍隊司令交給了馮玉祥。
日本政府主動與顧維鈞和林長明聯絡。尋求兩國和談的途徑和辦法。
還是在3月1日的時候,日本政府眼看著上海戰役能夠勝利。就假借“滿洲國”的名義,發表了“建國宣言”,3月9日,上海抗戰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愛新覺羅?溥儀就任“執政”,年號大同,定都長春,改稱“新京”。
日本政府跟林長民說,能否以國民外交委員會的名義和武漢政府協商,派員進行停戰事宜談判,就是滿洲問題也可以談。宋慶齡說武漢政府是地方自治政府,無權與任何國家簽訂協議。但是日方必須撤出臺灣、琉球、遼東等所有侵佔中國的領土。至於滿洲國的事情,是中國的事情,中國自然會出兵討伐。
日本政府只好到了南京找蔣介石。蔣介石說他現在無權代表中央政府。
於是日本政府跑到上海,汪精衛代表中央政府組織張學良、傅作義、閻錫山、溥儀和中央政府各部委與日本政府和談。而武漢政府只是重申了自己的主張,拒絕參加。
因為上海抗戰的勝利,汪精衛談判有了底氣。只是武漢政府提出的要求太高,汪精衛認為不可能達到。所以主動降低了要求。那就是取消偽滿洲國。
4月,武漢政府靠近天津時。日本政府才匆匆答應,日本政府不干涉滿洲事務,但是日本在滿洲有大量僑民,民國政府應與日本政府協商中日友好協議。日本為民國中央政府提供無息貸款,以及鋼鐵冶煉等技術,幫助中國進行經濟建設。
日本政府沒有提遼東,臺灣和琉球的事情。
張學良、閻錫山認為談判已經取得了成果,就紛紛返回。不過在路過濟南時,與張春、劉英、毛石山、劉伯承以及後來趕過來的宋慶齡一起商討了停戰事宜。
有了底氣的張學良在通遼,錦州一線組織了反擊,穩定了戰線,由於東北軍還擁有河北遼寧大部,張學良認為需要進行休養建設。東北是東北軍的問題,讓東北軍來解決。閻錫山以及在察哈爾省的傅作義都認為既然中央政府已經與日本政府達成了協議,這個協議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獲得了日本的戰爭賠款,各方應以實際控制線實現停戰。
張春在第一天見了一面,就知道再打下去沒有可能了,直接回避了。
毛石山代表張春表達了基本意見,國內無所謂停戰不停戰。但是對日本,武漢政府不會停戰,直至拿回全部國土為止。日本只擁有日本本島的主權。
4月15日,當了一個月皇帝的溥儀再次宣佈退位,宣佈成立滿洲自治政府,認可中央政府的領導,但高度自治。
新民報刊發文章說,既然東北是自治政府,那麼無權與日本簽訂任何協議。不管是已經簽訂,還是未簽訂的協議一律廢止。
日滿友好協議就胎死腹中了。
日本只好轉而與民國政府在上海協商中日友好協議的事宜。不過日本不承認自己戰敗,只認為上海事變是一個情報錯誤引起的誤會。日本不進行戰爭賠償,只為中國提供五千萬美元的無息貸款。但中國必須承認日本在臺灣與遼東半島的權益。
由於武漢政府在濟南再次發話,汪精衛也不敢完全不顧武漢政府之間宣佈的意見,認為遼東半島,臺灣也應該成立自治政府,聽從中央政府的領導。廢除之前日本與清政府,北洋政府簽訂的任何協議,而以中日友好協定替代。
日本和英美各國開始還不同意。顧維鈞說:“各國在上海的租界是武漢人民自治政府宣佈收回的,中央政府不可能連一個地方政府也不如。所以上海的租界取消。至於賠償的事情,中央政府概不負責。”
意思是,你們要賠償,去找武漢政府。
但是各國完全沒有與武漢政府談判的通道。無論怎麼說,伍豪都說:“收回國土是人民軍隊的職責,地方政府無權與任何國家簽訂協約。”
於是,日本和英美法意比等國宣佈對武漢人民自治政府採取經濟制裁,並要求釋放被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