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3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們的。整個行動在短短的一個月完成了,並且調動百萬人,幾乎大半個中國都在為此瘋狂運轉。如此高效的動員能力,讓半軟禁在西安的談判代表都感到了惶恐不安。

顧維鈞將情況通報給了蔣介石。

“武漢政府之勢已不可擋,數十萬百姓以列車趨北,竟鴉雀無聲,無傷感而多肅穆,徽皖之民亦是。非百姓無恐慌者,實武漢政府大員已多半為此事親力親為。張為民已赴庫倫,拿下蒙古之意志不可轉移,談判代表皆惶恐不安。總裁一心北伐,恐不能成。”

蔣介石拿著電報手指都在發抖,要知道這是要與蘇聯決一死戰的架勢。

中國的羸弱已經讓他不敢動與洋人全面開戰的想法。可是張為民行動之迅速,意志之堅決。將心比心,恐怕斯大林也不得不考慮是否承擔得起張為民拼死一搏。

1933年,對於蘇聯來說是屈辱的一年。

失去了蒙古與外東北,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幾十年謀劃,耗資巨大的遠東鐵路。斯大林的威信受到了極大的創傷,加上日趨嚴重的饑荒。斯大林不得不做出的開放言路,聽取各方意見的姿態。他不得不暫緩集約化經濟,但是無論如何,工業化程序不能停,這得到了蘇維埃的集體贊同,因為這決定這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

蘇聯沒有中國那麼多人,只能用武器裝備來彌補不足。

遠東,他聽取了加侖將軍的意見。加侖將軍認為,現在蘇軍還沒有反擊的能力,特別是失去了遠東鐵路以後。從中**隊重重跡象看,他們只想拿回薩彥嶺以南的地區,或者說暫時只有能力拿回這一地區。既然當年列寧答應歸還中國領土,雖然在伊爾庫茲克損失了接近一個軍的力量,但是中國人也確實信守了承諾,沒有繼續北上。那麼還不如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把外東北、庫頁島一併全部歸還給中國,這樣把中國的注意力引向日本,中好過中日兩國把矛頭都對著蘇維埃。而中國輿論也會轉向先解決外東北問題,為蘇聯贏取時間。

斯大林聽取了加侖將軍的意見。

蘇聯外交部部長馬克西姆…利特維諾夫和加侖將軍到了西安,代替了蒙古代表團與中國政府協商中蘇友好協定問題。

1933年10月,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協定,協定重申了列寧當年歸還中國領土的承諾,承認唐努烏梁海、蒙古、外興安嶺、外東北、庫頁島中國擁有主權。

中蘇承認遠東鐵路的路權歸中國所有。

中蘇簽訂了用礦產品換取食品的協議,以解決蘇聯的糧食問題。

中蘇友好協定在新民報,中央日報上全文刊載。中國國內一片歡騰。連滿洲也是如此,金壁輝在簽訂協議的一刻甚至當場哭了。

不過日本提出了抗議,認為外東北與庫頁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為此一共發生了三次戰爭,日本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蘇聯無權將日本的領土劃歸中國。中國在清政府時期已經放棄了在外東北和庫頁島的主權,依據中日友好協定,日本只承認中國擁有東三省,並涉及外東北問題。

不過中蘇兩國都沒有理會這件事。馬克西姆…利特維諾夫直接去了美國。

第二十一章 移民與巴喬山

1933年1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宣佈正式承認蘇聯政府,從而開啟了雙邊關係大門。蘇聯許諾不在美國進行**宣傳,給予居住在蘇聯的美國人以宗教自由和一切合法權利;放棄對1918年美國派兵到西伯利亞所造成的損失的所有賠償要求等。

中蘇與美蘇的協定都是以蘇聯做出巨大讓步而謀求的國際合作,從而打破了西方對於蘇聯的孤立和封鎖。

斯大林藉此穩住了自己的威信。

蘇聯也確實餓瘋了,當第一列澱粉和土豆在庫倫裝車,到雙方協定的緩衝區圖倫進行交換時,俄羅斯民眾都瘋了。蘇軍不得不出動軍隊以維持秩序,甚至差點開火。

李鳴鐘不得不前去交涉,戰爭時殺多少人都可以,但是停戰了對老百姓開火,是中國士兵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而伊爾庫茲克並沒有封鎖口岸,很多俄羅斯人、烏克蘭、白俄羅斯、韃靼人、蒙古族人都偷偷越過中國口岸,到達蒙古,要求參加建設道路的工作。

張春認為可以有選擇性地接受移民,也可以給移民一些救助,這種能夠直接削弱蘇聯在遠東的勢力的事情不做白不做。

看到跑到中國的人越來越多,蘇軍這下不管那麼多了,直接封鎖了口岸。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從山區爬山涉水過來。從濟馬到烏索利耶到處都是逃過來的難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