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1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通訊兵的紅色無線電傳來的對話,讓所有人都下了馬。戰士和參謀潛入了森林。張春和麗質也帶著馬群進入叢林。

這片地區森林恢復時間比較早,屬於三邊地區,最早進行植被恢復,以前就有一些回人,但是後來遣散了一部分,遷移進來的漢人成了主要人口。

張春在森林中找到了一些農田和牧場,有一個小村子的規模,十多戶人家的樣子,裡面有一些老人和婦女在勞作。

一些中年人認出了張春。這個小林場都是漢人。也有一些年輕的學生在這裡實習,他們最後可能就留在了這裡。這些孩子中,有些就是混血兒。

居民們的家裡有電視,林場有一個生物實驗室,裡面居然有一臺電子計算機,是銀川生產的,不過只是學習和試驗用。

居民對來了外人還是有些警惕。不過他們對軍人十分信任。

認出張春並得到承認後,居民們都趕了過來。

張春只好到了中間的曬場,免得打擾居民和學生,通話裝置也換了耳機。

張春微笑著看著麗質和居民們詢問他們生活的事情。一邊聽著耳機裡的情況彙報。

不過很快居民中的一些中年人接到了一個騎馬過來的人的口信。他們禮貌地告辭回家,顯然是準備戰鬥的武器去了。老人和婦女都沒有什麼奇怪的神色,一切如常。

確實已經有護林人和漢人參加了戰鬥。報告中沒有緊張的氣氛。原本暗月的人不讓他們參加,但是騷亂在擴大,逃竄的教民惶急之下,試圖綁架漢人作為人質,馬上遭到漢人的反擊。

隨著周邊護林人的出現,教民們跪地投降了。不過活著的人只剩下了四五個人而已。有些老百姓受傷。

還有一些不明就裡的回人家屬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當知道後。是一片謾罵聲,一些躲在居民家裡的阿訇被趕了出來。這個行動波及範圍迅速擴大。

“這種情況多嗎?”張春問。

“不多,他們會被送到阿富汗邊境遣散掉。這些人應該是偷偷跑回來的。回來就回來唄,死性不改。敦煌那邊更多。每年都要遣散一些人。不過都是一些阿訇、商人和以前的有錢人。貧民老百姓誰理會他們。他們也就鼓動那些老人,根本不敢讓子女和孩子們知道。”

“他們從什麼途徑回來的?政府不管嗎?”

“政府出了事情才管,他們人少,警察局就在學校和工廠商業區。我們這裡只有一個治安隊長。”

居民們說的治保主任是一個快五十歲的老護林人,很和氣。

“先生放心,再過幾年就好了,小孩子們大了,會管住他們的。現在小孩子們身體好,會直接揍他們那些爛親戚。這些人不勞而獲慣了,現在還想騎在我們頭上喝血,想都不用想。”治安隊長笑著說。

一個婦女笑著說:“其實就是因為小孩子反對他們,不理會他們,說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為神。所以這些老傢伙們說孩子們被教壞了。”

張春一笑。

相對於綏遠南貝加爾和西藏,敦煌是最不好管理的地方。原因就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衝突。

西方雖然嘴巴里喊人人平等,但是他們的教士和牧師與教民之間並非是平等的。存在人神差異,他們自稱是神的使者。可是現在中國的教育是歷史上的神都是為老百姓做事情的人,所以人人都能成為神。神照樣種地,照樣打獵,照樣結婚生子。無數的中國神歷數下來,無不如此。

這樣的神,一兩個是這樣還好說,但是成千上萬都是如此。你就很難反駁。

山西境內的大小土地廟,宗祠,寺廟道觀做的就是講訴這些神還是人的時候做了哪些好事。就這麼簡單一件事,其實影響卻非常深遠。它改變了人的思想觀念,讓一神教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西方的那些創世神也不過就是原始部落首領,和我們的伏羲氏,女媧氏,有巢氏,燧人氏差不多而已。這些人不過是自神其說而已,無聊。”

幾個學生跑出來聽了幾句,覺得無聊,又跑回去了。

保安隊長指著他們笑道:“就是這個態度,其實也挺氣人的。”

張春笑。

“孩子們比我們見得多,懂得多。他們比那些原始神懂得要多多了,當然不會信他們。”麗質微笑著說。

一個老人點頭道:“他們是比我們懂的多多了。一些事情,我們從小看到大,只知道有這麼回事,不知道是什麼道理。他們就知道。他們也努力。我們收一把玉米,以前只是想收成好壞。現在他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