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3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馮玉祥一看,原來是新民晚報。上面有馮玉祥在談判桌上講話的相片。

馮玉祥見到張春就講到這件事。

張春笑道:“這不算什麼,未來總是他們的,再過一些年。他們就是官,我們就是老百姓。他們接觸的東西比我們多,受到的教育比我們系統。見識也比我們廣。”

“這些人就只憑借簡化的武術就能練成這樣?”張之江非常不服氣。

“越簡單的動作,越容易練。所謂熟能生巧。而且說實話。並不是武術本身的威力。而是孩子們吃得飽,穿得暖,食物豐富,不會缺營養,加上長時間不間斷的鍛鍊,才能達到這種程度。要是吃不飽,穿不暖,再練也沒用。”

張之江愣了一下。點頭道:“確實是這樣。”

“所以一個國家是否強盛,兵力是否強悍。曾經有段時間說練武強國。可是從本質上來說,還是要看是否能夠極大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張春看著稻田路正在進行收割水稻的學生們說。因為來訪的人增多,所以專門修建了一個用來接待客人的長亭。

桌子上端上的瓜果和乾果種類非常多。齊林直接坐在桌子上,蔣英正在喂她一小片香瓜。宋慶齡一直在說切小一點。

馮玉祥來的時候,張春和麗質還在地裡和學生們一起收割稻穀。

麗質換衣服要慢一點。擰著一個小籃子,裡面是學生們剛從山上才回來的野果。

“這是地瓜,學名就不說了,不好找,幾個學生專門找回來的。大家嚐嚐鮮。”麗質的換了一身青色小花的短袖短袖衫出來。面板細膩,也許是剛剛參加勞動的緣故,全身洋溢著青春和活力。

開始幾個人臉上有一絲驚豔。不過很快露出了震驚。

大概麗質不喜歡這些大男人的眼神,上臺階時竟然是很自然地一腳踏上來的,表面看起來她只是走上來。但是這一步踏出了兩米多遠,一米多高。卻若無其事地坐在了張春的身邊。

裝滿了地瓜的籃子放在桌子上的時候,力量有些大。

張春伸手撥了一下,發現竟然用了暗勁,就知道麗質對這些大兵頭子生氣了。

張之江也發現籃子上的力量有問題,手已經伸出來了。卻發現籃子已經停下來了,張春笑眯眯地給每人抓了一把放在他們面前的盤子裡。

“山上的東西,不過味道不錯,營養不錯。也只有這個季節才有,諸位有口福了。”

張春又給宋慶齡抓了一把地瓜。

宋慶齡撥了一個喂蔣英:“今天的好像比昨天的大很多。香味也濃了些。”

麗質笑著說:“有一個研究小組注意到了,是多年藤本植物,所以進行選育。這是觀察組結出的果實。有些品種有些問題,一般人吃不了,這是我挑出來的。”

張春解釋道:“這些山野之物,如果上了林業所的圖譜,需要弄清楚它們的益處和害處。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特別是一些身體出了問題的人。所以需要有對比組和觀察組。”

“這些東西恐怕只能在饑荒的時候充飢吧。”馮玉祥吃了一個,他似乎不習慣地瓜的口味。

“這要怎麼看,饑荒時充飢也是不錯的,但是人體吸收的營養要儘量豐富,膳食更加合理,身體才會健康。而且豐富的食物能夠減少對於主糧的需求,新民這幾年大米佔膳食的比例大概只佔兩成。肉蛋魚雜糧瓜果的比例增高。所以我們對糧食的概念要弄清楚,不是隻有五穀才是糧食。西北在方面需要進行改造。”

馮玉祥拿起的果子遲遲放不進嘴裡,半響才說:“確實是這樣。”

張春問:“和毛石山伍豪他們談的怎樣?”

“毛石山和伍豪建議今後兩年就是農業、教育和修路,老實說,我們還是有些疑慮。現在我覺得必須要完成。”

張春點頭道:“交通系統好說,但是教育問題要從娃娃抓起,教育的基礎不打好,就是無源之水。中國人總是對子女要重視,分好土地,讓孩子們讀上書,局勢就會很快穩定下來。”

馮玉祥還好,楊虎城尷尬地說:“這個我們這些當兵的讀書人不多。”

張春也不好說什麼,只是說:“于右任先生曾經要辦西北大學,如果可能,可以請於先生回來,如果財政有困難,我個人可以出資。”

馮玉祥拱手道:“西北財政確實困難,明後兩年軍政會在剷除鴉片種植和恢復農田,推動土改,兩年能辦下來,也需要財政全力以赴。如果為民老弟能在教育上支援一把自然最好不過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