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表示只要孫中山用得著他,他無不盡力以赴。
孫中山的聯俄聯共的政策一出,與英美決裂。英美自然會對吳佩孚施加壓力。馮玉祥的這種做法成了吳佩孚的心腹之患。
吳佩孚在北京坐鎮,馮玉祥和張作霖都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曹錕也對吳佩孚十分忌憚,想找藉口把吳佩孚趕出北京城。
古北口大戰。第十三混成旅旅長馮玉榮部不戰而退。吳佩孚疾馳山海關,率幕僚和衛兵趕赴前線,通奉的馮玉榮聽說吳已到達前線,遂畏罪自殺。直系大軍穩住了陣腳。雙方空軍海軍都上了。戰爭才真正打響。
但是馮玉祥率軍撤出前線,回師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一舉獲得成功,曹錕在事先一點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抓住幽禁了起來。鑑於孫中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北上,馮玉祥請段祺瑞出山,以聯絡皖系的山東督軍鄭士琦,以阻止直系援軍北上。會上還決定成立攝政內閣。為表示歡迎孫中山北上的誠意,所定閣員多為南方的老革命黨員。並強令曹錕下令停戰。免去吳佩孚本兼各職,並宣佈自動退位。
吳佩孚還不知道後方突變,他正在率僚屬赴九門口督戰,直軍前線士氣轉旺,奉軍攻勢曾受阻遏,戰局頗有轉機。日籍顧問岡野增次郎先後接到來自北京和天津打來的最緊急電報,內容大同小異,都是馮玉祥倒戈了。
吳佩孚只能撤軍,但是大戰在前,退兵是大忌,結果撤退途中被奉系四邊出擊,直系大敗。馮玉祥和張作霖主宰了北方,他們一邊電邀孫中山北上共談和平大計,一面推段祺瑞出來組織北方臨時政府。
之後馮玉祥部鹿鍾麟發動驅段兵變,並把曹錕釋放。馮玉祥不得不撤出了北京。曹錕通電全國說馮軍已撤出京畿,北京安靜如常,意思是希望各地擁護他復位。但是吳佩孚對他已經心灰意冷,吳佩孚與張作霖結拜為兄弟,以通敵之罪共同討伐馮玉祥。
不過並沒有推翻馮玉祥提出的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和平大計的口號。
孫中山因為平息廣州商團發起的叛變而錯過了北上的最佳時機,但是還是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作為解決時局的辦法。
此時孫中山的身體已經出了問題,他也知道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最後的一搏,所以堅持北上。
十一月,孫中山扶病乘船從廣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繞道日本赴天津。十二月到達北京。
直奉大戰,顧明、劉英、毛石山、郭華、伍豪都趕到了仙女,每天對各地傳來的電報進行匯總分析。
湖北擁有兩個軍,擁有完備的軍工體系。而孫傳芳僅憑兩個半師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拿下了兩個省,如果不是北京局勢詭譎,也許皖系軍閥就徹底亡了。毛石山認為如果降低一些標準,逼和吳佩孚和孫傳芳,完成統一大業也不是不可能的。
張春問:“就算完成了統一大業,我們如何治理國家?”
幾個人都默默不語。
“我佩服孫先生,因為他為了理想北上,可以連性命都不要。但是我還是要說,他的理想可能只能由我們來完成。還有,你們的目光不能盯住國內,你們的敵人不是國人,而是洋人。”
十一月,**發表了第四次對時局的主張,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努力促進國民會議的召開。實際上是全力支援孫中山的努力和主張,希望達到平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局面。
湖北自治政府也表達了同樣的意願。
不過張春說:“大家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和平最後總是要透過戰爭來取得的。”
顧明、劉英、伍豪和郭華返回了武漢。
毛石山留在了軍事學院,畢竟他還掛著軍事學院院長的職務。
毛石山已經和楊開慧結婚。楊開慧現在電訊處的副處長,她是搞密碼破譯的,在這方面,這個小姑娘敢稱天才。真不知道原來的歷史上,老毛把這樣的一個天才是怎麼樣禍害成一個“賢妻良母”。而這個時代,兩個人到現在都還沒要孩子。
張春把他們留在紫林,也是為他們創造機會。
郭華有了固定的戀愛物件,她分管監察,實際上暗月劃歸她在管理。暗月和伍豪的外聯部聯絡密切,戀愛物件似乎是外聯部一位從事秘密工作的人員,是伍豪當的媒婆。
伍豪身後的小尾巴還在,鄧穎超依然簡單快樂,小姑娘還沒開竅,但是伍豪看她的眼神已經變了。
真沒想到,這兩個人,居然是伍豪先動心的。只是一伍豪的性格,大概是打死也不會說的。
毛石山留在軍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