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裡發生了一次小的地震,因為開採出來的山崖坡度和平臺留得比較保守,所以沒有太大危害,一些以前沒有經過治理的山坡反而比這裡破壞嚴重。”
“交通線怎麼樣。”張春問。
“以前在阿爾泰山系修建交通線,當時對地震的危害預計不足,道路兩幫的邊坡治理不夠,出現了很多問題。在修建天山南北重軌線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坡度放緩,平臺留足,兩側的防護林帶要留足夠寬,雖然修建的工程量加大了很多,但是效果好了很多。邊坡治理和復綠也完成得比較好。我們的輕軌公共交通只設在安全區和居民聚集區。山區重軌鐵路兩側就只有防護林和牧場。安全區和居民聚集區之間的輕軌選擇了繞行。畢竟輕軌的靈活性要好很多。”
“我看到一路上的小城鎮都是建在山上。”
“是的,一方面減少佔用農田,另一方面能夠利用建設交通系統形成了土地。我們的大型工業區和城鎮都是靠近原材料產地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還好規模都不大,所以還能應付。”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科研體系
街道上,除了為居民們提供生活用品的商場以外,還有一些加工廠的原材料收購點,也有一些半成品,或者次級加工原材料的銷售點。比如一些樹脂,油脂,一些小型的木質型材,一些初級提煉的化合物,一些經過粗加工的皮革,毛紡,各種金屬原材等,商品很多。但是一些小型的加工機械和零配件,化學實驗的玻璃和陶瓷製品和電子產品也非常多。而且光顧的人也多。
原來很多年輕家庭一般不出售原材料,而是在家裡自己進行粗加工後才出售。同時他們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喜歡自己製造喜歡的工具和日用品。所以這些工器具是最受歡迎的產品。
與之相反的是,一些村鎮的初級加工企業,隨著年輕學生組成的家庭增多,而維持不下去了,紛紛取消。
這些年輕家庭之間非常熟悉,有時候,幾家合起來,相互幫忙,家裡的用具基本上就齊了。
甚至一些學醫的醫生,也在家裡給病人治病。
這種個體的經營的出現是必然的,因為個人的生產力隨著年輕人知識的豐富,電和加工機械的普及而大大提高。以前需要協作的事情,現在不需要了。
初級加工廠的消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取消就取消,這是好事。”張春笑著對有些憂愁的村長說。“這些廠子我看拆掉,這些機械裝置還不如學生家裡的,落後就是落後了,還留著做什麼。”
“社會是發展的,新的科技和產業出來,自然要替代舊產業。你們聽研究所的,他們總是走在前面。集體性的產業就是要完成個人做不成的事情,所以你們也要升級換代。我警告你們,千萬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限制這種更新換代。”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一個鎮幹部嘆了口氣道。
張春不高興了:“這叫什麼話?”
“這人都自己做自己的。誰還管國家?”那個幹部說。
“誰說自己做自己的,就不管國家了?不管還停留在舊思想的你們這些官員才是真的。集體要做集體的事情,國家要做國家的事情。憑藉一個人能夠做完國家的事情?我告訴你們,你們要為老百姓服務,同時把他們的聰明才智集中起來,利用起來,才能使生產和技術不停地向前發展。集中眾人的力量,總是比個人的力量要大。”
張春不滿意地看著那個幹部說:“國家自然要從老百姓中挑選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一起,發展更加高的科技。而這些科技通常都不是個人能夠完成的,需要進行系統的分工合作。這就是你們這些幹部要做的事情。分工合作,挑選人才。如果分工合作不好,優秀的人才沒有挑選出來,導致一個國家的科技還不如個人的技術水平,那這個國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你們這些當官的,就是失職,就是國家的罪人。就是歷史的罪人。”
那個幹部愣了好久才說:“我明白了,我還是小集體意識了,我只想著我這些廠裡的工人。”
張春說:“你們要好好反思,你們廠裡的工人應該說實踐經驗比學生豐富,專業知識水平比學生要高,為什麼最後被學生們超過了?因為你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不思進取。躺在已有的成績上睡大覺。你們沒有競爭機制。沒有進步的人就回家,種地生孩子。把學生和有技術的人引進來,能夠爭取到更加好的專案,更加好的裝置,更加好的工藝。你們指望政府來救你們?就是研究所安排給你們任務,你們完成不了。其它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