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源源不斷生產出的各種食物,現在成為了餐桌上的主流,而不僅是大米。
當然這種情況對於吃貨中的吃貨張春一家來說,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喜訊。
妞妞現在已經有變圓的趨勢了。麗質又擔心妞妞的身材,開始加強妞妞的運動量。
只是妞妞的體質太好了,張春和麗質輪流陪妞妞一天也感覺到累人。正因為這樣,一家人和十多個參謀沒有坐車,而是騎著馬,趕著馬群和牧人們一起走。
張春決定沿著瀾滄江向北,到達昌都。
西藏的禁牧和植被恢復已經有幾年了。高山草甸進化速度很慢,但是海拔稍微低一些,植被恢復正在加速。而這也在加高山草甸的發育。畢竟氣候和水分因為森林調節,改變已經非常明顯。
瀾滄江上,幾座大橋已經建成,這些大橋每一座都不是簡單的橋樑,而是從車到人到動物和植物都照顧到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是按照百年大計的標準修建的。過了橋,輕軌和人行道就與高速列車分離。
列車直接進了隧道。很多隧道都沒有打通,所以這裡的重軌高速列車只是區域性通車。但是輕軌和人行道系統已經完成,附帶就是規劃的高山草場。因為地形限制,這些高山草場多半是利用平緩的坡地在交通系統兩側設定。有些很寬,有些很窄,但是都是相通的。
而加平緩的山間谷地,就是農田和村寨安全區。
這種設定把森林沿著山巒隔開,避免森林火災波及太大,救火困難。雖然有護林人的管理,森林火災很難形成,但是這一方面是產業佈局,另一方面也是以防萬一。
雲貴高原到青藏高原這一地區,山巒的相對海拔變化非常大,不過因為人跡罕至,原始森林發育非常不錯。
這裡的人口大體上與全國其它地方一致,漢人為主,其它各民族比較平均。各民族之間婚姻自由,但是大多依照漢族的習俗。畢竟漢族是多數,年輕人非常多,非常強勢。一些白人,日本人,連安全區都出不了。r1152
第七十九章 移風易俗
央金確實很漂亮。這讓他丈夫蘇洪顯得有些配不上她。
兩個人的婚姻是劉曼卿親自給核發的結婚證。不過劉曼卿自己還是放不下以前的那段短暫的婚姻。儘管她的丈夫現在和妹妹劉曼雲在一起,據在新加坡生活得很好。
劉曼卿和央金在央金敖包前面笑得很開心。
敖包和瑪尼石堆等堆石習俗現在已經混在一起了。就是在南方,張春也見過這樣的刻著字跡的石頭堆在一起的標誌物。央金敖包就是央金和蘇洪用刻著兩個人的名字的石頭並排放在一起後,導致後來結婚年輕人都會刻兩個石頭放在這裡。兩年時間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敖包。
央金敖包中間是一株巨大的相思樹。這也是央金敖包遠近聞名的原因。
民族的融合並不是那麼簡單,政府鼓勵婚姻自由,但是來自家庭和傳統的阻礙還是存在的。現在央金敖包就像一個愛情的神邸,成為了不同民族之間年輕人結合的聖地。
當然能夠來到央金敖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它位於高山之巔,這株相思樹其實就是一株喜馬拉雅紅豆杉,是高山草場中唯一一株大樹。它在這裡生活了多久還真沒有人知道。
相思樹是後來人的叫法,與南方的相思樹不是一個物種。
張春到的時候,央金敖包一共有十多對年輕人結婚,大多是漢族。劉曼卿在**有聖女之稱。因為十三世**和九世班禪都對她讚譽有加,摸頂祈福。很多老**人認為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劉曼卿帶來的,她當年跋山涉水進藏的事蹟被編成歌謠在民間傳唱。
而劉曼卿堅持婚姻自由。堅持為年輕人當證婚人。也讓她在年輕人中擁有很好的聲望。
劉曼卿認出了張春,不過張春示意她不要聲張。畢竟現在的張春夫婦看起來要比劉曼卿年輕太多了。
央金現在是劉曼卿的助手,而這片草場成為了一個然的婚禮禮堂。
蘇洪正是這邊草場和森林的管理員
這些年輕人接受著人們祝福。
有意思的是人們的禮節,現在已經分不清到底受到了那個民族的影響,相互之間除了握手禮以外,一般都會像日本人一樣微微彎腰。當他們騎上馬匹時,又明顯帶有北方民族的豪爽。拱手禮也同樣存在。如果是軍人,還有舉手禮。
但是無論有多少禮節。都講究乾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這又與舊習俗和日本人不同。
所有能夠到央金敖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