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米、林二人傾服不已。
卷: 次日尋得林福祥家小,並尋得米興朝之馬,俱送還米、林二人。米、林二人,大為感激。米興朝乃以其馬,送與秀成部將汪安均,以留紀念。數日後杭事平定,秀成準備船隻,送林、米二人至上海,各贈用資一千兩。米、林二人乃辭別而去。瀕行時,猶依依不捨,與李秀成灑淚而別。
卷: 自從杭州既定,秀成佈置防守之後,即欲班師。忽報張國樑、和春合兵五萬,力攻金陵。請李秀成速即回軍救應。李秀成謂左右道:“昔清國向榮,屢為吾敗,而百戰不倦;每窺吾遠出,即擾我天京,致我不能北進。吾故以全力置之死地。方以為向榮既死,天京可以稍安,不意張國樑又復如此,真心腹之患也。”左右道:“以忠王神威,何懼一張國樑乎?”秀成道:“誠然!惟彼存一日,天京即不安一日;吾亦疲於奔命。吾今番不殺張國樑,誓不回軍。”說罷便引兵還金陵。沿途接得洪秀全急報,絡繹不絕。
卷: 原來張國樑自六合失守之後,退屯丹陽,知會和春,重整人馬,窺便進攻金陵。先以丹陽為根據,上至丹徒,下至常州、金壇,聯絡一氣。自聽得李秀成攻打杭州,以為兵法在攻其所必救,若秀成知金陵有警,必然回軍,是杭州之圍自解。乃以和春大軍,先攻金陵;國樑卻進軍溧水,與和春分東西兩路而進:乃以總兵馮子材、吳全美,分水陸兩路,據湖州、廣德二處。適曾國藩知張運蘭、李元度兩路救浙之師,俱為秀成所敗;又再遣趙景賢領五千人,進寧國,以為聲援。因此浙江境內,如湖州、廣德及皖南寧國,皆有清兵駐紮,以阻秀成。使和春、張國樑得專力金陵一路。若秀成不回,金陵可破;若秀成回軍,又有馮子材、吳全美、趙景賢等,為秀成牽制,自問調遣頗為完密。早有訊息報到李秀成那裡。
卷: 秀成方欲回軍,適侍王李世賢領兵到來。原來金陵緊急,李世賢得急報,恰值英王陳玉成,大破左宗棠於桐城;又敗楊載福、彭玉麟於太湖,九江大局頗定。故李世賢得了洪秀全告急,立命林啟榮固守九江,自己即引兵東行。甫至安吉,即與李秀成相見。李世賢具述陳玉成在皖、鄂用兵得手,大局可以無礙。秀成令世賢先攻湖州,以破馮子材、吳全美之師;然後引軍北截張國樑。世賢去後,更令楊輔清,以本部出城拒和春;而以吉志元援應金陵。俱待自己到時,始行大戰。
卷: 時廣德一城,馮子材離城東二十里駐紮,欲與湖州相應。李秀成令部將陸順德、吳廷彩,攻廣德。那時馮子材被李世賢困住,不能援應,故陸順德、吳定彩,水陸並進,一日夜已攻破廣德城。參將文芳領人馬往依馮子材。眾寡不敵,馮子材亦敗於李世賢之手,於是齊奔湖州。秀成見廣德已下,乃令李世賢專攻湖州,以繞出金壇。秀成仍恐南顧有憂,復調陳坤書由臨安赴杭州助守。始率大隊人馬趕回金陵。乃謂左右道:“吾以楊輔清拒和春,而以李世賢繞出張國樑之後,蓋欲和、張分軍也!和、張軍勢一分,吾即有法破之矣!今去天京只有三百里,不過兩三日行程耳,不患不能援救天京也。便引軍疾行,夜分趕至四明山。
卷: 原來自金陵緊急,洪秀全已分道佈告,故英王陳玉成亦引軍而東,不期而至會議於四明山。秀成道:“英王到此極佳。可合兵了張國樑那本帳也!”陳玉成道:“某近來破胡林翼於潛山;敗李續賓、李續宜於黃梅;覆敗曾國藩部將塔齊布、楊載福於浦口,敵軍銳氣喪盡。今聞胡林翼回湘募勇,料難急舉。故聞天王告急,特引兵東來耳。”秀成乃與玉成計議進兵。適古隆賢由繁昌通文亦到。秀成一發令古隆賢趨寧國,以壓清將趙景賢;復請英王陳玉成,由西梁山直下江浦,以攏和春之後。李秀成即由赤沙山,直趨黃雄鎮。探得和春兩軍,共有五萬 人。提、鎮部將數十員,悉銳以爭金陵,聲勢頗大。李秀成正欲與張國樑會戰,忽接各路軍報:李世賢已攻下湖州,馮子材、吳全美俱走溧陽。李世賢乘勢破溧陽,以繞出金壇之後;陳玉成則由江寧鎮至頭關,進扎紫荊山尾;輔王楊輔清亦引軍由秣陵關而進,駐雨花臺,以應敵軍。各路無不得手。李秀成大喜,即出兵直攻張國樑。那張國樑亦準備會戰。不料張國樑甫行交綏,已報侍王李世賢由後掩至,張國樑自知難以抵敵;又接探馬飛報,派往救杭之兵,俱已敗挫;續派之馮子材、吳全美,又盡為李世賢所敗,湖州、廣德俱已失守。馮子材、吳全美已奔回蘇省;趙景賢亦被困於寧 國府。種種訊息,張國樑聽得,暗忖:“軍餉全靠閩、浙及廣東三省。今閩、浙運道 已斷,只有廣東,相隔太遠,將來糧餉不免拮据。即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