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3 / 4)

“向榮現拜欽差大臣,增添吉林馬隊,以張國樑為先鋒,往攻金陵。聲勢甚大,恐有危急,特來報知。”洪天王聽罷,嘆道:“我軍自由九江入皖境,破銅城,再下廬州;正擬乘勢北上,長驅大進,今金陵又遭此警變,怎生是好?”李秀成道:“彼實防我北進,故攻我金陵,以為牽制耳。金陵人物尚多,未必便急,只遣一將,直趨丹陽,以要向榮之後,即可解金陵之圍矣。”洪天王道:“金陵附近,可以擋向榮者,究有何人?”秀成道:“有楊輔清、洪仁達在金陵。且城池堅固,向榮未必遂得能志。又有劉狀元主持大計,準可無慮。不如催李世賢,由浙江回南京,軍聲一振,向榮自氣奪矣,大王不必慮也。”洪天王猶豫未決。副將林彩新道:“金陵為我國根本,倘有差失,干係非輕。不如回金陵,待破向榮之後,由淮揚往山東,長驅大進,亦無不可。”秀成道:“此言亦是。但兵法致人而不致於人。我若聞金陵之急,即疾趨回軍,清人必更躡吾後,此取敗之道也。吾軍若敗,金陵更震動矣。不知領兵由廬州略地而來,虛作進勢,兼應金陵;再調兵分堵南北岸,與九江林啟榮相應,以防衝突。一面使金陵守將固守,我卻打聽緩急;若金陵無事,我卻要向榮之後,乘勢北進;否則回應金陵可也!”洪天王鼓掌稱善,便飛令楊輔清、洪仁達固守金陵;又傳令李世賢,由浙回軍,以為聲勢。便提大軍望東進發。

卷: 再說向榮,自以屢敗無功,久欲一雪其恥。適拜命為欽差大臣,又乘洪天王出征,便思復取金陵。即大會諸將計議。張敬修道:“我軍屢敗,洪軍輕我久矣!金陵城中,必不裝置;不如乘勢南進,若得金陵,大事了矣。”向榮深以為然,便率提督張國樑,將軍福興、副都統德崇額、總兵張敬修,共步騎四萬人,並吉林馬隊六千人,分道大舉。以張國樑、張敬修領步騎萬人,先攻鎮江,並囑道:“鎮江為金陵咽喉之地,不可不爭;既破鎮江,可分兵並掠溧水,會攻金陵,以應我師。以金陵城池堅固,非合大軍,不能動手也。”張國樑道:“金陵既已難破,今又分兵於鎮江,恐勢亦弱矣。”向榮道:“楊輔清為敵軍勁將,今回住鎮江,若我攻金陵,彼必來教,是我腹背受敵,正欲仗汝軍牽制之耳。”張國樑、張敬修便率部將馮子材、劉存厚等,領兵而行。向榮一面知照提督和春,移儀徵之兵進窺皖北,以擾洪軍。即與諸將起軍,望金陵進發。

卷: 早有細作報知李秀成。秀成謂洪天王道:“向榮死日近矣!波行軍向來小心,今傾兵以窺金陵,志圖一逞。須知我鎮江勁旅,既足支援;金陵堅固,亦難遽下。且吾軍雖出,與金陵相隔非遙,接應亦易,此行破向榮必矣。”便請洪秀全先回金陵,以鎮人心。打聽得向榮分為二軍,以一軍沿六合,以一軍沿句容,分道齊進,而以橋甕為大營。秀成打聽得清楚,即令溧水守將吉志元兵,分略金柱,攻黃馬及大小關。自率大軍,與健將賴文鴻、李昭壽、陳其芒,馳東而出,單迎向榮交戰。

卷: 且說張國樑統兵萬人,行抵鎮江。太平將楊輔清,謂部下道:”張國樑此來,非欲得鎮江,欲牽制我耳!我若堅持,彼即將去。吾相機乘之,不亦可乎?”便令諸軍緊守。張國樑連攻二日,毫不得志,即與張敬修計議道:“楊輔清驍勇好鬥,今獨不出,恐有他謀。”敬修道:“某料向帥一軍,必難遽下金陵;我軍若在此,曠日持久,終非良計,不如棄之。分掠溧水而西,以應向帥,較為上策。”張國樑從之,便解鎮江之圍,改掠溧水。時吉志元既得李秀成之令,已於張國樑未到時,破黃馬,下大小關,張國樑大力驚駭。謂諸將道:“我軍甫行,彼軍先出,是何神速乃爾!吾欲掠溧水亦難也。”馮子材道:“若不攻溧水,必須速奔句容,某料吉志元即擊我矣。”不想說猶未了,吉軍已至城內。四門亦分兵突出。張敬修欲與會戰。張國樑道:“軍心驚惶,戰必失利。不如避之,速奔句容,以會向軍,尤為穩著。”便引軍至北,吉志元從後躡之,張國樑無心戀戰,只圖與向榮合。吉志元乃(聯合溧水各地人馬,將圖大舉。欲追迫甕橋,以要向榮之後。

卷: 時向榮聞張國樑一軍失利,正欲援之,忽報張國樑兵至。向榮謂眾將道:“吾由揚州進此,以張國樑為前部,先制鎮江;國樑性本耐戰,今突然來此,正不知何故?”說罷張國樑已入,具道退兵原因。向榮道:“既不能牽制鎮江,恐楊輔清、吉志元反合而攻我矣!更以李秀成軍一至,吾焉能擋數路之衝。今當速行佈置,以禦敵軍,反以緩攻金陵為上策矣!”即令將軍福興,引兵駐六合之南;以副都統德崇額,引兵駐句容之北;以張國樑引馮子材、劉存厚為遊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