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那個被砍掉手的小男孩,他此時正躺在徐萍姑的姑媽懷裡,徐萍姑和郭玲姝焦急地蹲坐在旁邊。
孩子的臉燒得通紅,嘴唇乾裂,一聲不響地閉著眼睛。
吳銘伸手試了試孩子的體溫,測了下脈搏,又翻開孩子的眼睛看了看。
“出現這種情況多長時間了?”吳銘皺著眉頭問道。
“我,我送完餃子,回來就這樣了,大概有兩個時辰。”徐萍姑思索著回答道。
“先拿溼毛巾,給他降降溫。”吳銘微微點了點頭,交待道,“你跟我來一下,和我說說這附近哪有賣西藥的。”他又指著徐萍姑說道。
吳銘回到自己住的地方,開啟自己的揹包,從裡面取出幾片消炎藥,這還是他從後世穿越帶過來的。
“小孩,一天給他吃一片。”吳銘遞給徐萍姑,瞅了一眼跟在她後面的郭玲姝,白了白眼睛,沒答理她。
“坐下吧,給我說說上哪能買到西藥,最好還有醫療器械。”吳銘對著徐萍姑說道。
徐萍姑想了一下,說道:“我只知道黃家鎮、任家鎮有藥店,別的地方我沒去過。”
“要想買得全,還是要到縣城裡。”郭玲姝插嘴道:“縣城裡一共有三家西藥房,一家是中西藥房,一家是濟民大藥房,一家是平民大藥房,日本鬼子來了以後,中西藥店的生意是越來越差,您不去也好,濟民醫房還是可以,對老百姓態度挺好的。要說平民大藥房嗎?因為它的老闆是日本人,所以貨最全,可您還是別去的好。”
“你知道的倒挺詳細。”吳銘似笑非笑地瞅著郭玲姝,嚇得她向徐萍姑身後躲。
“那我明天就去縣城吧!來了這麼長時間,還沒逛過呢!”吳銘收回了目光,說道。
“你有良民證嗎?”郭玲姝不由得又探出了腦袋,問道。
“良民證?是什麼東西?”吳銘有些奇怪地問道。
徐萍姑和郭玲姝愣愣地望著吳銘,實在不明白這個傢伙為什麼有時候好象什麼都懂,有時候好象又是個傻瓜。
日本鬼子統治華北時,實行治安強化運動,對中國百姓發放良民證,實行保甲和連坐,限制百姓流動,以此來打擊中國民眾的抗日活動。
吳銘聽了郭玲姝的描述,略想了一下,對徐萍姑和郭玲姝吹牛道:“我進城從來不用什麼良民證,我都是大搖大擺的走進去。”
“您本事大,當然沒人敢攔您。”徐萍姑信以為真,用欽佩的目光看著吳銘,郭玲姝則撇了撇嘴,對此表示疑問。
“那你帶上我吧!”郭玲姝轉著眼珠,對吳銘說道:“讓我也見識見識,再說我對城裡也比較熟,省著你亂走找不到地方。”
“你,不行。”吳銘搖著頭拒絕道。
“為什麼不行?”郭玲姝漲紅了臉,“我讀過書,會寫字,還會”
“你沒戴帽子。”
“1號。”沈敏擔心地說道:“你一個人進城太危險了,且不說怎麼進城,就算進了城,你買那麼多藥恐怕也要引起懷疑。”
“日本鬼子肯定會對一些藥品器械進行控制,一個人去買確實很危險。”成曉怡也贊同沈敏的看法。
“進城沒有什麼問題。”吳銘拿出一張從河野特務隊身上搜出來的證件,“我挑了一張,看看,是不是有點象我。”
“是有點象。”胡青接過來,湊到吳銘臉前,仔細看了看,“不過,您長得也太普通了點,看過一眼,轉臉就會忘了。”
“這就是優勢。”吳銘自鳴得意地說道:“我能活這麼久,還真多虧了咱這張臉。”
“好,進城的事情解決了。”沈敏依然皺著眉頭,“那,買這麼多藥怎麼能不讓人懷疑,又怎麼帶出來呢?”
“誰說我要一次全帶出來了。”吳銘瞪大了眼睛,“我雖然寫了滿滿一張紙,可沒打算一下子背出城來。只是探探路,少量地買一些急需的而已。最全的那家不是小日本開的嗎,我先踩好了點,等有機會就端了它,花錢買多麻煩呀!”
沈敏和成曉怡互相瞅了一眼,都苦笑著搖頭。
“那也不能一個人去。”成曉怡堅決地反對道:“多去幾個人,哪怕不進城,也要在外面等著,萬一出了事,也有人接應你。”
“我同意。”沈敏贊同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人多力量大,1號一個人去,我們實在是不放心。”
“那好吧!”吳銘略想了一下,點頭答應,“我帶一半人去就行了,在城外等著接應我好了。”
“7號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