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3 / 4)

不斷退讓。印度總督韋維爾在寫給喬治六世的信中,語調悲涼且無奈地表示,現在的印度已經是沒有安全和法律可言的國家,罷工、遊行、起義、暴動說來就來,象家常便飯一般,儘快撤離是平息風波的唯一途徑。

而此時的馬來亞半島,英國政府努力保持起來的強硬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第四卷 龍騰南洋 第19章 談判?

+=u|數軍事觀察家和記者聚集在這兩個地方,更有些勇敢的戰地記者甚至深入戰區去獲取能令他們聲名鵲起的資料和新聞。

當勇敢的美國記者多蘿西和她的丈夫威爾遜將英國人僱用264名婆羅洲達克族人,以獵人頭的原始辦法,深入叢林狩獵解放軍人頭的新聞公之於世的時候,世界輿論為之譁然,紛紛對此表示遺憾和憤慨。

隨後民族解放軍一反平日以偷襲、狙擊、滲透為主的消耗戰法,突然動用了重兵,使用了火炮、火焰噴射器、火箭筒等各種武器,連續開展了一週的夜間攻勢,拔除了幾個英軍駐守的堅固據點。

據西方觀察家評論,雖然民族解放軍在為期一週的夜間攻堅戰中,幾乎付出了兩倍於守軍的傷亡,但在政治上卻獲得了巨大的勝利。而且他們普遍認為民族解放軍在戰報中所說的由於守軍頑強抵抗,以致全軍覆沒,沒抓到俘虜的說法是對英國人的嚴厲報復。並且證明民族解放軍的實力依然很強大,完全能夠將叢林游擊戰爭轉成區域性的正規戰爭,雖然馬來亞的英聯邦的軍隊依然在人數上佔有優勢,但廣褒的叢林卻始終是民族解放軍的天下。

駐吉隆坡的美國《華盛頓郵報》特約軍事觀察員保羅這樣說道:“當英國專員田普勒信心滿滿地建立起五百多個戰略村,並將戰略村實際上變成了集中營時,曾經自得意滿地斷言民族解放軍將在一年的時間內被困死、餓死,然而現實卻無情的給了英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可以看到。民族解放軍地滲透獲得了高度的成功,他們達到了一個村一個村地摧毀戰略村的目的。英國殖民政府留給戰略村自衛隊的武器和物資反倒成了民族解放軍的囊中之物,而且民族解放軍地不斷勝利和強硬立場,得到了廣大華人的支援,每當戰略村被摧毀時,無數華人青年拋家棄子。走入叢林,去投身於這個在他們心中無比偉大莊嚴的獨立事業當中。因此,我非常懷疑英國的軍事行動能否使這樣地情況得到改變。”

美國的《時代》雜誌寫道:“當倫敦在暖意融融的季節裡,到處都是鮮花在散發著馥郁的濃香。然而,市民的氣氛卻因為千里外的民族解放軍地七日攻勢,而籠罩在悲傷的陰影裡。

當被炸成碎片,被燒成焦碳地英軍屍體的照片刊登出來的時候,英國民眾的心理承受似乎到達了極限。對於這次報復意味濃厚的攻擊行動,英國民眾普遍把不滿發洩在了政府身上。而外界也異口同聲地指責英國政府或者是馬來亞的殖民政府違反了人道主義。並把殖民政府僱傭婆羅洲達克族人的行動看成了窮途末路,驢技窮地表現。”

英國《泰晤士報》卻沒有《時代雜誌》的幽默和安閒。它用沉痛的語氣說道:“英國政府捲入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他們在考慮進去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如何體面的退出。當世界輿論越來越傾向於民族解放軍,英國政府越來越孤立的時候,這場耗費巨資的戰爭還遙遙無期,每天每時每刻。都有英國士兵在流血、陣亡,這種強大的精神壓力將壓垮士兵們戰鬥下去的信心。我們看到,每支被調往前線的部隊任憑軍官如何鼓動。都是士氣低落,將叢林視為九死一生的險途,而當他們滿身傷痕的回來的時候,卻在為還活著,只是丟掉了一條胳膊或一條腿而感到無比的慶幸。從高大茂密的灌木叢到崎嶇的山地,到處都晃動著民族解放軍狙擊手幽靈般的影子,到處都埋藏著防不勝防的地雷和炸彈。狙擊手們兩人一組躲在每個角落射殺英軍的軍官、士官、哨兵、火炮觀測員、訊號員、炮手、傳令兵、車輛排程員等一切看得見的目標。據可靠情報,目前民族解放軍已經投放到各處的狙擊手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四百名,而且還在以每六週兩百人的數量繼續增長著。當國內的戰後重建因為資金緊張而步履艱難的時候,政府卻將大量的金錢投放到馬來亞這個無底洞中,我們要問,政府到底能在馬來亞的戰爭中得到什麼?他們想得到什麼?”

法國《費加羅報》則用一種幸災樂禍的語氣描述道: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正在越南叢林中與法軍激戰的越盟,無論是從戰略戰術,還是從指揮官士兵的素質,都遠遠沒有達到民族解放軍的這種高度,或者我們可以從民族解放軍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有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