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縣衙的路上,高飛對雍奴城是座空城很好奇,便細細的詢問了卞喜一番。卞喜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和胡彧閒談中所知道的瘟疫情況都了出來,話中的這會兒時間,眾人便一起到了縣衙。
高飛抬腿跨進了縣衙的大門,一邊走,一邊對身邊的卞喜道:“聽你這麼一,這個叫胡彧的縣尉倒還是個漢子,居然有膽量守在這座城裡。他幫了咱們,咱們也該好好的感謝他一番,你去把他找來,我要當面謝謝他。”
卞喜道:“諾!”
高飛等人回到縣衙後,還來不及脫下身上的溼衣服,卞喜便將胡彧帶了過來。
一進大廳,胡彧便很有禮節地拜道:“下官雍奴縣縣尉胡彧,拜見安北高將軍!”
高飛打量了一下胡彧,當即站了起來,拱手道:“胡縣尉,這次可要多謝謝你了,如果不是你準備及時的話,只怕我們還在雨中淋著呢。”
胡彧道:“這些都是下官應該做的,下官久慕將軍大名,今日能得一見,實屬三生有幸,這些區區事,還請將軍不必記掛在心上。”
高飛聽胡彧話溫文爾雅,又見胡彧的眼角上有一處傷痕,本來一個略顯清秀的俊俏生卻因為那道疤痕而變得有些猙獰。經過這次大雨,他不得不承認,這個時候的道路真的很難走,為了能更好的瞭解以後要行走的路況,他靈機一動,隨即問道:“胡縣尉是本地人吧?”
胡彧點了點頭,道:“回將軍話,下官是本郡漁陽縣人。”
高飛接著問道:“那胡縣尉可曾去過遼東?”
胡彧道:“一年前下官跟隨軍隊去過遼東一次,那次是去追擊鮮卑人,也就是在那次,下官才依靠功勞被提拔為雍奴縣尉的,下官臉上的傷也是那個時候留下的。”
“哦,沒想到胡縣尉居然攻擊過鮮卑人,那胡縣尉一定對附近的鮮卑人和烏桓人比較瞭解吧?”
“還算了解吧,鮮卑人和烏桓人的生活習性差不多,他們都是東胡的分支,只不過,烏桓人內附了我大漢,而鮮卑人卻日益在塞外強盛了,最近幾年也經常寇掠邊郡,邊郡百姓無不受到禍害,真是讓人恨的咬牙切齒。”
“哼!這些蠻夷,等我在遼東站穩了腳跟,看我以後怎麼收拾他們!對了胡縣尉,我的軍隊裡缺少一位嚮導,一路上我也打聽了,從這到遼東要經過烏桓人的領地,不知道胡縣尉可願意給我當一次嚮導,帶領我們順利進入遼東郡呢?”
胡彧聽到以後,歡喜地道:“將軍既然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必定竭盡全力帶著將軍進入遼東,能為將軍效勞,也是下官的一大榮幸。”
高飛見胡彧答應了下來,很是開心,隨後又和胡彧隨便攀談了一下。這一聊才知道,原來這個胡彧竟然是鍾離昧的後人,楚漢相爭時,鍾離氏慘遭劉邦殺害,僥倖逃出來的家人便隱姓埋名,逃到了幽州,從此改姓胡。得知了胡彧的這段身世後,高飛對胡彧便另眼看待了,又聽聞胡彧弓馬嫻熟,便有心將其收為己用。
夜晚的時候,大雨便停了,可是高飛路上的積水卻不能那麼快的下去,而且地面也不會那麼快被風乾,所以,高飛決定讓所有的人在雍奴城裡休息了三天。
第四天的時候,路邊已經漸漸的幹了,經過三天的風吹日曬,完全可以承受的住馬匹和車隊的經過。於是,第四天高飛以胡彧為嚮導,帶著自己的幾萬軍民繼續向遼東進發。
111到任
離開雍奴之後,胡彧這個地理通向高飛建議了兩條去遼東的道路,一條是走“濱海道”,另外一條是出盧龍塞。經過高飛的幾經比對,還是決定走“濱海道”。於是,幾萬人馬在胡彧的帶領下,從雍奴城一路向東而去。
所謂的“濱海道”,位於狹長的濱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謂的“遼西走廊”。在中國歷史上它經歷了太多的滄桑,而山海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這些情況大多發生在唐宋之後,而在東漢時期,這條路雖然也是通往遼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條件比起後世就差太遠了。
這條路在沒有壞天氣的情況下,塞外遊騎就直插右北平和漁陽的內地郡縣,而一旦遇到夏秋季節的大雨,這條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只能秦漢時期中國的東北地區交通條件相當惡劣。那時還沒有山海關,東漢末年的山海關一帶叫做“碣石”,在今遼寧省綏中縣西南的海濱,西距山海關約三十里。所以,曹操曾經寫下《觀滄海》的詩篇,就是在碣石這個地方。
盧龍塞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要道,可是那裡有五百里險地,走起來反而不如“濱海道”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