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順著琴音一路走了過去,剛走了一段路,沿途看到這些前來投靠的百姓都已經流出了眼淚,就連他自己也被這琴音深深地感動著,看著沿途百姓流離失所的情形,心中也多了一份沉重。
一曲輕快的笛音突然響起,攪亂了那悠揚而又顯得淒涼的琴聲,笛音高亢而又歡快,瞬間便將那琴音壓制了下去。笛音聲聲入耳,讓聽者彷彿覺得有無數只蝴蝶在周圍環繞,簇擁著你撲向那美麗的百花叢中。
高飛停下了腳步,他聽到琴音也慢慢的變得輕快起來,配合著那笛音一起演奏出最為美妙的和音。兩種本來代表著不同心情的樂曲一經響起,便迅速擰成了一種樂音,琴音、笛音相互配合著,顯得十分的默契,讓聽者心頭原本的那份沉重也頓時消散的無影無蹤,換來的是一種輕快的喜悅。
兩種聲音都來源於一個地方,高飛稍稍聆聽了一會兒,便快步向前趕了過去。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高飛終於在一棵枯萎的大樹下找到了樂曲的合奏者,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兩鬢斑白慈眉善目的老人和一個長相清秀的妙齡少女,老人手扶一尾七絃琴,少女吹奏一隻長笛,兩個人一唱一和相互配合,使得所合奏出來的音律美妙絕倫。
周圍已經圍上了不少聽眾,他們大多都面帶一絲喜悅地閉著眼睛聆聽,靜靜地坐在地上,母親抱著剛剛幾個月大的嬰兒,父親牽著幾歲大孩子的手,老翁和老嫗相互依偎,在這個落日的餘暉下顯得一派祥和。
高飛也輕輕地閉上了眼睛,站在那裡靜靜地聆聽著,絲毫不願意去打斷這種人間至美的樂曲,也害怕打破了這種祥和的氣氛。
又過了好大一會兒,琴音、笛聲都停了下來,一曲樂曲也就此合奏完畢。
高飛睜開了眼睛,看著那坐在枯樹下面的老人,他便迎了上去,拱拱手,當下拜道:“在下高飛,拜見蔡大人。”
老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身為議郎的蔡邕。他見高飛對他進行參拜,急忙站了起來,也十分有禮節地拜了一拜高飛,舒緩地道:“高將軍不必行此大禮,老夫可承受不起。”
高飛道:“蔡大人海內名士,譽滿天下,高飛身為晚輩,自當前來拜謁。今日若非蔡大人撫琴一曲,在下或許還不知道蔡大人也在這隊伍之中。在下未能察覺此事,怠慢了蔡大人,還請蔡大人恕罪!”
蔡邕急忙道:“高將軍,老夫已經辭官了,不再是什麼大人了,只想遠離中原這是非之地,跟隨將軍到幽州避亂。”
“既然如此,那就請蔡先生聽我安排吧”高飛斜眼看見蔡邕身邊就只有那位吹奏笛子的妙齡少女,見那少女的穿著十分的樸素,身邊堆放著行禮,雙手正攙扶著蔡邕,看起來十分的清秀可人,便問道,“這位姑娘是”
“民女蔡琰,拜見高將軍!”少女微微欠了一下身子,輕聲細語地道。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258北渡
“原來她就是蔡琰”高飛見十分的有禮數,年紀也不過十五六,便不由得多留意了兩眼。
蔡琰一手握著橫笛,另外一隻手攙扶著蔡邕,見高飛沒來由地看著她,她潔白無瑕的臉蛋上透著一絲紅暈,低下頭,不敢直視高飛,目光在地上四處遊走,心中卻莫名的起了加快了跳動。
高飛見蔡琰一副害羞的模樣,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唐突,當即收回了目光,見蔡邕單手抱著一張尾部有燒焦痕跡的琴,便朝蔡邕拱手道:“剛才先生的一曲合奏,確實令在下欣賞,請問先生手中所抱的就是焦尾琴嗎?”
蔡邕笑道:“將軍好眼力,這正是焦尾琴。剛才我見日落西山,又見百姓罹難,心情十分沉重,便不由得撥弄了琴絃,彈奏了一曲悲音。幸好女及時吹奏柯亭笛,將我從悲憫的情緒中拉了出來,這才有了恰才的一曲琴、笛的合奏,讓將軍見笑了。”
高飛再一次打量了那焦尾琴,以及蔡琰手中握著的柯亭笛,他也是喜愛聽古人的軼事,蔡邕救琴,製造柯亭笛的事情也是很早就知道了,只是從未見過。他今日不但親眼目睹了這兩個樂器,還親耳聆聽了一曲合奏,真是一種福分。
他見蔡琰纖細修長的手一直在握著柯亭笛,一聯想起這位站在他面前的少女便是有名的才女蔡文姬,不知道為何,他的心中發出了一聲感慨:“蔡琰的命運在不知不覺中被改變了,不知道以後那聞名天下的胡笳十八拍還會不會被她創作出來”
蔡琰一頭黝黑髮亮的長髮,彷彿靜止的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