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東北局應本上述方針速作部署。但林彪在北寧路附近,羅、蕭在東滿均各須組織一支野戰軍,作為機動突擊力量。
中央最後指出:上項具體部署,由東北局及林彪決定電告。上述幾電內容,集中表明瞭中共中央對東北工作重心轉移的果斷決策,並且高度概括出這一重大戰略方針調整的核心任務,這就為東北局在複雜的鬥爭形勢下指明瞭正確發展的方向。
在這一段時間內,部分東北局領導人認為時機有利時,還可集中兵力,消滅國民黨軍,奪取大城市。這種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檔案上:一是11月29日,東北局做出關於今後新方針的指示。在這個精神提出:“目前我黨已無獨佔東北之可能,必須改變計劃。”強調:在過去的情況下,把工作重心放在南滿及長春路沿線各大城市是正確的,現在由於情況變化,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在瀋陽至哈爾濱一線之長春路兩則的廣大地區,以中小城市及次要鐵路為中心,創造強大的根據地,面向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城市,以便在蘇軍撤退時與國民黨爭奪這些大城市。
二是12月5 日,東北局給中央的覆電中。該電仍堅持要奪取瀋陽和長春。電報認為“除北寧作戰部隊外,我們擬集中3 萬至4 萬主力奪取瀋陽,並集中二萬主力威脅長春。”“如蔣軍開到後,蘇軍即撤走。我即堅決爭取消滅頑敵,先佔領瀋陽,再奪長春。”
東北局是11月四日撤至本溪的。在此之後,為統一思想,劉少奇就東北工作的發展方向問題,又連續5 次致電東北局,指示他們在今冬明春“應集中力量發動農民減租,解決土地問題”,確立我們對國民黨的優勢;其中12月7 日,劉少奇同意東北局5 日覆電的部署並重申了中央的戰略方針。劉少奇再一次指出:第一由於目前國際條件不夠,第二由於我在東北還有各種缺點,我企圖獨佔東北,特別是獨佔東北一切大城市已經是肯定的不可能,因為蘇聯為了照顧與美國的關係,不能完全拒絕蔣軍進入東北和接收大城市,我亦不可阻止蔣軍進入東北,即使在蘇軍撤退後我們消滅進入東北之蔣軍佔領東北大城市,美軍還有可能進入東北。因此我們目前不應以爭奪瀋陽。長春為目標來佈置一切工作,而應以控制長春路兩側地區建立根據地,利用冬季整訓15萬野戰軍,建立20萬地方武裝,以準備明年春天的大決戰為目標來佈置一切工作,這是一個工作方針問題,望你們迅速考慮成熟,加以確定,否則動搖不定,妨害工作,喪失時機。
請你們注意目前事實:杜聿明兩個軍由山海關打到錦州幾乎未遇嚴重抵抗,我之東北新部隊還不能作戰,黃、梁、楊國夫等部因疲勞沒有地方群眾配合及各種困難,如不經休整準備,亦幾乎不能作戰;阻斷北寧路及大量殲滅頑軍暫時是不可能的。林彪2 日電部署以旅為單位分散打土匪、做群眾工作是對的。因此目前與頑軍作戰,我們一切條件都不夠。但我們必須利用東北一切對我有利的條件,迅速準備,以便明春能夠進行勝利的決戰。
劉少奇提醒他們注意建立東北長期永久的根據地,加強長春鐵路兩邊深遠後方的工作。他指出:必須派必要的老部隊和幹部去開闢工作,建立後方,建立工業,組織與訓練軍隊,開辦學校,以便能夠源源供給前線,有如漢高祖之漢中。只有這一計劃的成功,我在東北的鬥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並能遲早爭取勝利。你們部隊和幹部應該更高度的分散到內地去建立工作。看到現在,還要看到將來。看到順利的情況,還要看到困難的情況。你們應抓住現在有利的時機以發展力量,同時建立鞏固的後方根據地以準備將來。
11月29日,中共中央在致電各中央局的指示電中也要求東北局:努力控制長春鐵路以外的中小城市、次要鐵路及廣大鄉村,建立根據地,以爭取我在東北之一定地位及可能的優勢。
12月10日,對於中共中央對東北局有關方針問題的指示和幫助,以彭真為首的東北局成員一致表示“決遵照執行”。但實際上此時領導成員的認識仍與中央的電示存在距離。如12月13日,羅榮桓依據戰場形勢及時局變化問題,單獨致電林彪、李運昌、呂正操的電文稱,雖然提出了“放手發動群眾,整訓並充實野戰軍,建設地方軍”等許多好的意見,但是仍存有“同國民黨可爭奪大城市和可以奪取大城市插一腳(之可能)”的認識。
再如12月15日,東北局在研究中央的指示後,對東北工作作了新的部署,在這個長長的指示電中,分析了當前我方的不利因素,確定下一步的總方針是“為了爭取在東北之一定地位以至優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