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班”,負責毛澤東的安全。蔣介石甚至命令這些負責警戒的人員說,“不管哪一派,哪一‘統’(指軍統、中統)的特字號人物,都不許接近毛澤東”。“如果發現有藉故搗亂的人,就是開槍打死了,也不要緊”。據說,蔣介石還曾專門找過戴笠等特務頭目,指示其一定要約束屬下,千萬不可亂來,以免壞大事。
8 月28日清晨,是毛澤東親赴重慶的日子。延安的清涼山機場上已聚集了數千幹部和群眾,準備為毛澤東等人送行。
當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赫爾利、張治中等走近飛機時,沒有演講,沒有喧鬧聲。據一位當年的送行者描述:機場上人群靜靜地立著,千百雙眼睛隨著主席高大身影移動,望著主席一步一步走近飛機,一步一步踏上飛機的梯子。主席走到飛機艙口,停住,回過身來,向著送行的人群,人們又一次像疾風捲過水麵,向飛機湧去。主席摘下帽子,注視著送行的人群,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勵。人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揮手。主席也舉起手來,舉起他那頂深色的盔式帽。舉得很慢很慢,像是在舉一件十分沉重的東西,一點一點的,等到舉過頭頂,忽然用力一揮,便停在空中,一動不動了。主席這個動作給全體在場的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這像是表明了一種思索的過程,作出了斷然的決定。主席完全明白當時人們的心情,而用自己的動作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性的動作,概括了歷史轉折時期領袖、同志、戰友和廣大革命群眾之間的無間的親密,他們的無比的決心和無上的光榮。
與毛澤東的從容、自信和胸有成竹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蔣介石的慌亂、後悔和憂心忡忡。
蔣介石壓根兒想不到毛澤東真的會送上門來,故三發邀請電,大力發動“和平”攻勢,欲置毛澤東於被動境地。然而誰知弄巧成拙,此計被毛澤東識破,毛澤東真的來了,而且贏得了國際國內一片頌揚,聲名鼎沸。這使得蔣介石有苦難言,不得不硬著頭皮安排應酬。
為了儘可能地降低和縮小毛澤東此行的重大政治影響,蔣介石採用了儘量壓低接待規格的手段,對毛澤東一行抵渝的時間竭力封鎖,嚴格控制機場迎接人數。他還向國民黨宣傳媒體發出指令,要他們對“有關談判的報道,要登得少,登得小,版面不要太突出,標題不要太大,儘量縮小此事的影響,不要替共產黨製造聲勢。”
於是,在這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重慶的新聞界出現了一個罕見的奇怪現象:一方面是各報各刊對於毛澤東親赴重慶參加和談的特大新聞大加報道,又發訊息,又登社論,氣氛熱烈;另一方面是作為東道之主的國民黨中央喉舌的《中央日報》僅以寥寥數十個字的新聞稿報道毛澤東赴渝的訊息,壓低報道規格,氣氛冷清。“歷史不會倒轉,蔣介石畢竟不能一手遮天,不論他如何冷淡毛澤東、周恩來一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的政治影響卻是阻擋不住的。隨著毛澤東飛抵山城,中國的歷史無疑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二章 歷史性的言和
6.最高階別的談判
毛澤東這位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能與蔣介石對手達18年之久,而不曾低頭和輸過的中共領袖終於親飛重慶了。1945年8 月28日下午3 時許,一架三引擎巨型飛機徐徐降落在重慶九龍坡機場0 在張治中、赫爾利陪同下,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走下飛機。到機場迎候毛澤東一行的有;蔣介石的私人代表周至柔。國民參政會正副秘書長邵力子、雷震,各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張瀾、沈鈞儒、左舜生、章伯鈞、陳銘樞、譚平山、黃炎培、冷御秋、郭沫若等,此外還有各界群眾代表和中外記者。儘管沒有鮮花,沒有儀仗隊,但毛澤東一行的抵渝,無疑是抗戰勝利後中國政治生活中的特大喜事。
《大公報》著名記者彭子網記述了當時對毛澤東的印象:毛澤東先生,52歲了。灰色通草帽,灰藍色的中山裝,蓄髮,似乎與慣常見過的肖像相似。身材中上,衣服寬大得很,這個在9 年前經過四川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戰首都的土地了。他的手指被香菸燒得焦黃,一當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時候,我看到他的鞋底還是新的。無疑的,這是他的新裝。
毛澤東準備的書面講話是由周恩來代發的。在書面談話裡毛澤東宣稱:“現在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結束,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當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
車輛將毛澤東等送往“和平將軍”張治中官邸桂園。
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