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論 平 等〔法〕皮埃樂。勒魯 著王允道 譯肖厚德 校
2
目 錄
致讀者1
序言4
第一部分 現在
第一章 法國革命恰當地把政治歸結為這三個詞:自由、平等、博愛10第二章 平等是一種原則,一種信條18第三章 這項原則今天已被公認為司法準則20第四章 當今社會,從某方面觀察,除此原則外,別無其他基礎24第五章 現在社會的罪惡來自這個原則與其對立面的鬥爭60第六章 對第一部分的結論68
第二部分 過去
第一章 要確立政治權利的基礎,必須達到人類平等,在此以前則沒有權利可言70第二章 一切政治學家,從亞里士多德直至孟德斯鳩,都只懂得把事實上升為權利75第三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所作
3
2目 錄
的論證78第四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的新論證。柏拉圖的《理想國》84第五章 在平等觀念上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進行的比較116第六章 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後,人類需要取得的進步能使哲學產生新的發展成為可能。這是從柏拉圖直到耶穌基督這段歷史時期內,人類在缺乏新思想的光芒和其他理想的條件下跨出的一步123第七章 耶穌是社會等級的摧毀人131第八章 連線耶穌和先於他的西方立法者的紐帶。耶穌繼承了古代立法者的精神,但賦予他們的思想以新的適用範圍136第九章 基督教從古代城邦遍及到每一個人140第十章 平等之餐,雖只侷限於社會等級,卻是西方所有古代立法的精神基礎和時間基礎。對於這種真理的闡述:一、透過拉西第蒙的斐迪西;二、透過克里特島的安德里;三、透過義大利古代人民多列安族的小亞細亞部分人民以及迦太基海泰里人的公共用膳;四、透過畢達哥拉斯的修士院;五、透過埃及士兵和傳教士的共同生活141第十一章 透過摩西立法來證明同一條真理。反映在摩西法律中的逾越節與反映在米諾王和萊庫古法律中的斐迪西具有相同的意義164第十二章 埃塞尼人的聖體逾越節證實了同樣的真
4
目 錄3
理183第十三章 對第二部分的結論260
結論或過去的普遍規律
第一章 不平等的三種可能或等級階層267第二章 對社會等級一詞的釋義268第三章 等級階層的人271第四章 新一代人275
附錄 關於人類的學說(警言)
致讀者279序282第一部 信條——團結284第二部分 組織——三段式290第三部分 存在——執行規則305
5
致 讀 者——關於此次新版的說明——
早在十年前編寫和出版的這本書,依然還帶著它初版時的痕跡。但是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根據人們的建議改動某些與現實情況不大符合的詞句。讀者很容易聯想到當時我們在提到例如“自由——平等——博愛”這個革命口號時所寫下的那段話:“這個口號今天已從我們的紀念建築物和我們的旗幟上抹掉了,但它一旦公告於世,將會獲得人們普遍的贊同。
是的,人們可以抹掉它,也可以嘲笑它,但它決不會因遭人踐踏而被真正抹掉,或受到損害;因為它是正確的;它是神聖的;它代表人們追求的理想,它象徵神示的未來;它已在理論原則上面佔了優勢,它終將也有一天在客觀事實上贏得勝利:它是磨滅不了的,它是永存的。“這個口號被禁止使用已達五十年,如今又重新出現,再次寫在我們的建築物和旗幟上。我們能不能認為,本書以及其他屬於同一思想和同一哲學體系的著作所包含的學說對於這一永存口號的再現作出了它應該作出的貢獻呢?可以,這是肯定的,我們自己可以證明這一點,不過心裡也內疚,因為我們和真理的其他公僕們,在我們有時間進行思考和寫作時,我們沒有做更多的工作來為新的革命開闢一條更加光榮、更加健康的出路。為什麼這個口號只停留在我們的口頭上或在空中飄揚的戰士的旗幟
6
2致 讀 者
上,而事實上沒有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和體現在我們的一切行動中呢?可惜,我們是在這預見性的口號再次出現,只是使事實和權利的對比更加強烈和更加鮮明的時候,重印這本書的!
不過,只要我們有信仰,為真理而勤奮創作,這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