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士兵聞言,皆下拜哭泣,送程昱等人出城。
程昱等人統領部下將要到達山邊,周瑜率領伏兵突然攔住去路。程昱所部只有三千步卒,被周瑜所部重兵團團圍於核心。周瑜因為程昱為不可多得的人才,策馬出陣,呼程昱答話料知旅縣城中糧草已盡,在此已經相候多時。程將軍為天下奇才,何不與我等同殿為臣,共同完成陛下大業?”
程昱此時已無迴旋餘地,環觀手下士兵,滿面驚懼之色,長嘆一聲道:“我等今日兵敗如此,為天命也。如果再以弱兵與你等相戰,我部下這些士兵必然難以保全性命。我今日束手就擒,希望將軍勿要難為我手下士兵。”
周瑜笑道:“我等皆為漢人,如今天下即將一統,你手下士兵也為陛下子民,我等定然不會難為這些士兵。”程昱聞言,長笑三聲,長號三聲,然後下馬出陣,束手就擒。
周瑜因為程昱、王睿等人皆是才華出眾之人,親自勸降,程昱、王睿、吳質三人皆不降,周瑜命令士兵斬殺三人,以全其義,葬三人於此山山腳之下,樹碑紀念,碑名為“三義碑”。張遼一路大軍至此全軍覆滅。
第一百二十回 全面出擊(十三)
周瑜平定襄平後,東北諸郡皆平,分派諸郡軍政事務,率領部下諸將在易京整頓兵馬,遣返軍中老弱傷殘者返回鄉里,剩餘精兵十五萬瑜整頓兵馬完畢,派遣親兵赴諸葛亮大營,約定時日,兩路大軍準備共同攻打代縣。
周瑜命令程普率領五萬軍駐守易京,統領趙雲、蔣欽等將共十萬兵也出易京,殺奔代縣而來。諸葛亮命令蘇飛率領三萬兵馬駐守壺關,韓當、文聘率領八萬兵馬駐守晉陽,自率黃忠、龐德、朱恆、張苞、周泰、文聘等將統領大軍十九萬出晉陽。兩路大軍在代縣城下合兵一處,共二十九萬兵馬將代縣團團圍住,輪番四門攻打。
此時司馬懿所部,只有十萬兵馬,駐守代縣郡城。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心腹愛將郝昭,因為晉陽一役身受重傷,如今已經不治身亡,身邊諸將只餘曹純、鄧忠、吳綱、曹爽等人。司馬懿因為曹軍接連失地,如今只剩下許昌、代縣兩郡,張遼、郭嘉、于禁所部大軍均已全軍覆滅,諸葛亮、周瑜兩路大軍前來攻打,代縣已經危在旦夕。司馬懿左臂尚未癒合,帶傷升帳,召集諸將商議對策。
司馬懿會齊諸將後今代縣已成一座孤城,外無可援之兵。諸葛亮、周瑜兩路大軍兵力明顯強於我等,攻勢甚為猛烈,代縣形勢已經異常危急,諸公有何良策?”
曹純頗有謀略,站起道:“諸葛亮、周瑜皆為足智多謀之大才,兩人部下兵馬精銳,又是屢戰屢勝,士氣高漲。如今之計,唯有堅守一途。”
司馬懿聞言,搖頭道:“堅守之計,或者等待友軍來援,或者等待彼軍糧盡,或者等待其有內亂髮生。而今之勢,諸路友軍已被金旋所部逐一撲滅,我等已無外援;彼軍地大物博,已得天下十有其九,中途又無阻攔,糧草為繼一事亦無;金旋如今年少強壯,其軍事由諸葛亮統領,內政由龐統統領,諸葛亮、龐統均為天下大才,而且忠心耿耿,其內生變故恐怕亦不能得。如此固守徒耗我城中糧草,待到糧草斷絕之日,便是我軍城破人亡之時。”
荀攸因為掌管代縣軍政事務,此人謀略出眾,可惜與曹植不能相容,因此屈居於郡守之職,荀攸在旁聞言,立起身來今我軍守亦不成,戰又不成,不如棄城而走。由代縣西下,繞過晉陽,間小路而走鄴城,再經官渡,可以返回許昌。許昌城堅糧豐,得我等大軍往助,守城或有希望。然而此計太險,晉陽、鄴城、壺關守軍皆少,必然不敢應戰,但是官渡關羽所部大軍重兵駐守,恐怕不能逃過此關。”
司馬懿沉思良久,嘆道:“如今之計,唯有逃返許昌一途。如今可以兵分兩路,荀攸、曹純、鄧忠率領五萬兵馬先行,間小道直赴許昌方向,沿路不得停留。我與吳綱、曹爽率領五萬軍斷後。”
司馬懿說完,當廳命令部將各自準備行裝,準備於夜偷出城去。司馬懿命令士兵在城上插滿旌旗,以為疑兵,命令諸將部下儘量多帶食糧,又讓騎兵在馬蹄上裹上棉布,盡數棄去輜重,命令士兵禁聲潛行,大軍於午夜時分,開啟北城門,沿著預定方案,急奔許昌方向而去。
司馬懿用兵,向來防備細作,在駐守代縣以後,城中實行實名制,嚴防敵軍奸細,因此所部大軍離城出走之後,諸葛亮尚未得到訊息。
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也沒算出司馬懿施出這招,次日率領部下攻打城池之時,只見代縣城中插滿旌旗,城中曹軍一夜間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