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兄弟首級。豐功偉績,指日可待。”
司馬懿派遣使者進城,欲要約期與河北軍決戰,袁熙讀罷其書,召集逢紀等人商議。逢紀道:“晉陽為河北北路大門,晉陽倘若有失,河北諸郡危矣。若是我等堅守不戰,司馬懿派遣一名上將,率領精兵深入,代縣有失,南皮形勢亦危。如今新敗曹兵,士兵士氣高漲,可與之決戰。若能取勝,晉陽之急立解,若是失敗,我軍兵退代縣,以為後路。”袁熙遂決,批書決戰。
次日,兩軍在晉陽城西平原地帶決戰。袁熙因為手下諸將皆非文鴦對手,指揮兵馬與曹軍混戰。兩軍相逢勇者勝,河北軍藉助新勝時機,豪氣高昂,人數雖然略微少些,但是欲戰欲勇。
兩軍大戰半日,不分勝負。文鴦殺得性起,持槍只望人多處廝殺,部兵為其拋於身後,單槍匹馬撞入袁軍兵陣,為河北兵包圍。文鴦馬走如飛,百米內連逃河北將官十餘名。
河北兵將見其神勇難敵,命令眾兵列陣包圍,聚集弓兵欲要攢射。文鴦勢危,眼見不免,長嘆道:“我平生鮮逢敵手,不意今日為兵卒所圍,畢命於此。”
此時文鴦所部兵馬殺透重圍趕到,殺散弓兵,救得文鴦性命。文鴦身前身後,屍體遮地,不知殺了多少河北兵將。文鴦見部兵來到,氣力復甦,戰心又起,率領部下望河北軍旗處殺來。
文鴦殺到河北軍旗處,袁熙正於軍旗下駐馬觀戰,文鴦拍馬,徑取袁熙。袁熙親兵上前擋住,文鴦奮起神勇,擊殺兵卒無數。袁熙見親兵漸漸抵擋不住,撥馬往回奔去。文鴦命令部兵砍倒軍旗,自率百餘騎往袁熙退路趕去。袁熙親兵拼死圈住文鴦,以弓兵圍射,文鴦身中百餘箭,當場陣亡。文鴦部兵砍倒軍旗,往救文鴦時,已是不及。
河北諸將見軍旗倒下,以為中軍有失,軍陣立亂。曹兵見狀士氣大振,此長彼消。河北兵大敗,收勢不住,晉陽也為曹兵趁勢搶去。袁熙聚集敗軍,逃往代縣。
此戰死傷者極眾,曹軍戰死者二萬餘人,袁熙折兵五萬餘。文鴦所部搶得文鴦屍體回到大營,向司馬懿哭訴。司馬懿出營往觀,見文鴦面色如生,身中百箭,渾身皆為血色,不由泣不成聲。
文鴦所部細說文鴦殺入敵陣,幾進幾齣,砍倒軍旗,最終卻被弓兵圍射而死。司馬懿因為文鴦功高,將文鴦遺體擺放于帥帳案上,召集諸將拜奠。
曹操聞文鴦噩耗,因文鴦從軍數年,身經百戰,立下無數戰功,如今戰死沙場,不由傷心不已,下命將文鴦葬於許昌南山,設祠供奉。為了表彰文鴦忠勇,諡封忠勇侯,封其父文欽為界橋侯。
司馬懿攻下晉陽後,因為晉陽為大城,入城休養兵馬,安撫百姓,接管軍政諸事。曹操派遣官員前來,司馬懿交接完防務,準備繼續東下,攻打代縣。
第九十四回 北海樂陵
司馬懿出兵壺關的同時,張遼已經整裝待發,命令部將夏侯恩率領五千兵馬駐守界橋,夏侯威、楊修率領兩萬兵馬駐守平原,起兵馬十三萬攻打樂陵。null3z中文此時袁熙所部正在備戰晉陽,防禦司馬懿大軍攻擊,袁尚手下可以調動兵馬只有二十餘萬。
樂陵為南皮、北海、平原三郡通道聯結之處,樂陵倘若失陷,曹軍切斷北海與南皮通道,直接兵臨南皮、北海兩郡。袁尚因為此處為戰略要地,命令許攸率領十三萬兵馬屯於樂陵,阻擊張遼所部大軍。兩軍兵力相若,河北兵勢稍弱,然而河北名將皆集中在樂陵,守將顏良、文丑、張合皆有萬夫不當之勇。
兩軍交鋒多日,互有勝負。張遼、程昱等設謀攻城,許攸、申配等設謀守城,相持日久。袁尚心中憂慮,此時又有噩耗傳來,晉陽失守,袁熙率領敗軍退往代縣防守。袁尚聞訊大驚,又聞知司馬懿大軍欲要攻打代縣,派遣郭圖率領南皮守軍三萬前往代縣相助,南皮防守顯得更為空虛。
司馬懿命令司馬昭率領三萬兵馬駐守晉陽,自率大軍九萬前去攻打代縣。袁熙所部經過上次大敗,士氣尚未恢復,軍無戰心,直到郭圖援軍到達,士兵方才略微安心。
司馬懿所部新近大勝,士氣正在旺盛之時,率領大軍猛攻,代縣防禦頓時緊張起來。幸得郭圖、逢紀等人盡心盡力,日夜小心巡城,與士兵同甘共苦,眾軍深受感動,皆出力守城,城防方才堅固。
張遼見樂陵駐軍兵力甚眾,召集諸將商議破敵良策。程昱道:“河北軍雖然連敗,因為其根基深厚,勇將謀士並未損失。河北形勢如此危急萬分,袁氏兄弟齊心協力,共心守禦,其勢不容小覷。若無奇計,恐怕難以取勝。”
夏侯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