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必然無暇他顧,其兵必退。”
袁熙命人說與袁尚,許攸在側建言道:“前袁譚、袁熙意要聯手與主公為難,今可趁其危急之時,讓他上書作保,保證以後不出兵為難主公,然後再行出兵。”袁尚此時內憂外患,甚為艱難,決著趁此讓袁熙表態,也是一個絕佳時機,命令使者按此回告袁熙。
袁熙得知此訊,大怒,不再理會袁尚,率領部下與曹軍相戰,數戰皆失利,閉城堅守不出。郝昭見其不出,與諸將商議。荀彧獻計道:“可派將詐降,以作內應,約定時日,殺開城門,裡應外合,可大敗袁熙。”郝昭召集副將吳質,道:“今欲見大功,報於丞相,可惜無人相助,我觀你雖有大才,然面卻無膽略,必然不敢為之。”吳質大怒,道:“質雖不才,然士為知己者死,請君試言,質必可為之。”郝昭秘密與其商議詐降之事。
次日,郝昭召集眾將議事,派吳質率領兵馬前往洛陽押解糧草,吳質藉故推託,郝昭佯怒,命令軍士當廳重打軍棍二十。入夜,守營兵來報,吳質率領所部五千兵馬往壺關投奔袁熙而去。郝昭自引一萬士兵在後緊緊追擊。將近壺關,吳質讓一名心腹進城告知袁熙。袁熙登城觀戰,見兩軍相搏甚激,吳質兵少,漸漸不敵,命令潘鳳引兩萬人出城相救。
潘鳳救得吳質入城,同到袁熙處說話,吳質道:“郝昭氣量狹小,藉以小故責打,質不能忍,故而率軍相投。”袁熙見其與郝昭相戰甚激,又有杖傷在身,故此未生疑心。郭圖潛使細作前往曹營打探,見所言為實,疑心亦去。
越兩日,吳質率領所部突然發作,乘夜殺開城門,接應郝昭大軍進城。袁熙所部大敗,諸將保護其逃往晉陽,折兵兩萬餘眾。郝昭攻下壺關,派遣使者奔赴許都報捷。
張遼一軍此時業已到達界橋,與袁尚大軍相戰。袁尚任命文丑為大將、張合為副將,審配為軍師,率領十萬大軍拒敵。又使呂翔率領鄴城守軍三萬往助。
兩軍兵數相若,廝殺幾日,互有勝負。張遼聚集眾將相商,楊修道:“今鄴城守軍只有七萬,我等起大軍佯攻,界橋守軍若是前往相救,以伏兵擊之可勝也。然後使人詐作界橋求救之兵,調鄴城大軍往救,使郝昭大軍從北路偷襲鄴城,可以大破袁尚。”
張遼聽從其計,派人分頭行動,並且流言兩路大軍共擊鄴城。文丑果然中計,欲要率領大軍住援,審配急忙勸止。道:“公今擔此大任,若中敵軍之計,界橋失後,平原、樂陵、南皮守軍皆少,張遼大軍可以長驅直入。如此則河北必危。鄴城城中有守軍七萬,必可抵擋些許時日,可讓呂翔率領本部兵三萬往援。”
張遼伏兵等候呂翔所部趕到,十二萬兵馬同時發作,呂翔大敗一場,折兵萬餘,退回界橋。張遼隨即使心腹軍士詐作界橋求救之使,呂曠聞界橋勢危,命令副將蔣義渠守城,親率兵馬四萬往援界橋。呂曠兵馬行至半途,又為張遼伏兵擊敗,知道中計,率領所部敗回鄴城。未到鄴城,正逢蔣義渠引敗兵往這邊退來。
原來呂曠所部出城後,城內只餘守兵三萬。郝昭使典韋、楊修率領四萬人馬駐守壺關,自率軍八萬襲擊鄴城。城中不備,兵數相差懸殊,遂為郝昭所破。蔣義渠見大勢已去,聚集敗兵開啟南門逃往界橋。郝昭因為壺關防務,也未派兵追趕。呂曠、蔣義渠兩將合兵,火速退往界橋。中途又為張遼伏兵大敗,得張合、審配率領大軍救回。
張遼連續以伏兵取勝,以少勝多,殺敵萬餘,得降兵三萬,兵數增至十五萬。鄴城十萬兵馬,退至界橋者,不足六萬。界橋與鄴城守軍合併,共十六萬兵馬。
兩軍相持月餘,張遼見不易取勝。故計重施,派遣張燕率領五萬大軍攻打平原。平原守將卞喜、陳震只有二萬守軍,告急於界橋。審配害怕中張遼計策,率領大軍十萬往救平原。文丑、張合率領六萬兵馬堅守界橋。
第八十回 疲兵之計
審配來到平原城下,見張燕大軍已退,留下呂曠、呂翔兄弟率領大軍五萬協助卞喜、陳震駐守平原,慎發援軍,以免中計。null3z中文自與蔣義渠、高幹率領大軍五萬返回界橋。中途又為張遼伏兵擊敗,審配見大勢不妙,率領所部死戰,突破重圍,與文丑所部合兵。
此時戰局已經扭轉,審配折兵萬餘,界橋兵馬為九萬,張遼攻城之兵為十五萬。審配與文丑、張合固守界橋,為張遼連續伏兵殺得不敢出戰。
袁尚見大勢不妙,慌忙派人赴苑城金旋處求救,請金旋火速出兵攻打曹操領地,逼迫曹操撤軍。金旋見曹操重兵東擊河北,徐州防守空虛,正是出兵良機,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