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病尾」期間,你一碗藥下,他立刻下床跑步,那你就是華佗了。醫人醫國,李鴻章便是倒黴的前者;鄧小平則是「走運」的後者——但希望小平醫師有此鴻運也。
因此,李鴻章主持這個專搞科技的「第一階段」,而缺少個即將到來的「第二階段」的「政改」(「五化」吧)相配合,科技是必然沒有出路的。—— 一葉知秋,那個有名的「炮上曬褲」的小故事,就可說明老李搞四化的極限。故事是這樣的:
一八九一年(光緒十七年)七月九日,循日本政府之邀請,李鴻章特派丁汝昌率定遠、鎮遠等六艦駛往東京灣正式報聘。一時軍容之盛,國際側目。其後汝昌率六艦管帶劉步蟾等在駐日公使李經方陪同之下,晉謁日皇,備受禮遇。劍履鮮明,威儀棣棣,豈在話下。那時恭迎恭送,敬陪末座的日本海軍司令伊東佑亨和東京灣防衛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就顯得灰溜溜了。東鄉原為劉步瞻的留英同學,但是當東鄉應約上中國旗艦定遠號上參觀時,他便覺得中國艦隊軍容雖盛,卻不堪一擊——他發現中國水兵在兩尊主炮炮管上晾曬衣服。主力艦上的主炮是何等莊嚴神聖的武器,而中國水兵競在炮上曬褲子,其藐視武裝若此;東鄉歸語同僚,謂中國海軍,終不堪一擊也。
其實東鄉所見還是皮毛呢!八郎有所不知,中國海軍於一八八六年第一次在黃海之上「大操」時,檢閱臺上,直立於兩位海軍大臣奕譞和李鴻章之間,最重要的檢閱官竟是太監李蓮英!海軍是當時大清帝國最新的護國武裝,中華現代化的靈魂,而其最主要的檢閱官,竟是一位上無鬍鬚,下無生殖器官的刑餘閹宦,也就不太成話了。
能把個無知腐爛的太監放在海軍檢閱臺上作檢閱官,那麼在主力艦大炮上晾幾條褲子,也就微不足道了。
總之,長話短說。建立現代海軍,參加列強的軍備競賽,不是單純的科技問題。牡丹雖好,還需綠葉扶持。只搞科技現代化,而我們的社會結構、政治組織、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等,基本上還停滯在「中世紀」的落後狀態,要科技先生獨挑大樑來救國救民,是救不起來的。中山曰:「破壞難於建設!」但是不破不立。我們不把中世紀落後的遺傳從身上甩掉,現代化的衣履是穿不上去的。老實說,日本人之勝於我者,便是他們善於模仿,把中世紀的東方習俗徹底丟掉,全盤西化,所以西方科技對他們也就一拍即合了。
「大炮上曬褲子」是個笑柄嗎?君不見時至今日,我們的唐人街、中國城、華埠,哪一個不屬於各該都市中最髒最亂的(可不是最窮的)ghetto area 呢?!今日仍然如此,何況當年。只是西人暗笑,我們自己不笑就是了。
其實褲子只是一件形而下的小東西,至於形而上的落後遺傳就說不盡了。我國海軍當年便被「省籍情結」這個「區域主義」的魔鬼牢牢纏住而不能自拔。前文已言之,當年海軍將校幾乎是清一色的福佬。那位「浮游於諸閩之上」的總司令安徽佬丁汝昌,有時就號令不行,一籌莫展。那位飲譽至今不衰的鄧大人鄧世昌,即是個浮游於諸閩之中的老廣。他的英勇殉國的悲劇(見下節),據說與畛域觀念也有直接關係。畛域觀念是中世紀中國享有專利的壞傳統。它的幽靈至今不滅,今後還有大禍好闖呢!朋友,這也就是我國甲午戰敗之前的國內政治和社會的背景啊!
籌韓三策
即當日本正處心積慮侵韓,中日關係日趨緊張之時,中國總理衙門當軸曾有解決高麗的籌韓三策的構想。第一,他們曾提出「郡縣化」的方案。企圖把三韓屬國改成中國郡縣;把李氏韓王內遷。仿孔子子孫舊例(如今日的孔德成),設立「衍聖公」一類的機構,優待韓王,世襲罔替。此一設計,在滿清康雍乾盛世,或不難實行。然值滿清衰世,列強環伺,那就是夢想了。
第二,乾脆把三韓全部開放,造成列強機會均等、利益均沾之局。庶幾利用國際勢力平衡,保持韓國獨立,以防制日俄等帝國主義一強之獨吞。此策未始不可執行,然清室顢頇而自大,亦不能斬金截鐵,加以實施;而韓廷孱弱亦不具備獨立條件。宗邦一旦撒手,日本會立即取而代之。
第三,任其局勢自然發展,相機行事。此為下策。然清廷無能,只得聽任此下策之自然發展矣。
迨韓局日壞。一八九四年夏六月,清廷應韓王之請,始派總兵聶士成,續派提督葉志超率兵千五百名援韓,肋平東學黨之亂。日本得訊隨即否認韓國為大清屬國,並同時出兵八千人赴仁川,以清軍為目標,虎視眈眈。——自此,日政府便不聽清方及任何第三國之調處,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