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屋漏偏逢連夜雨。世事常如此,彷彿規律。
李懷唐逆天成功,將唐皇救出,可行軍一半,西路傳來噩耗,右賢王反叛,突襲朔方軍,致使朔方軍大敗。
訊息是烏知義在出發前向朔方軍派去求援的快騎帶來的,與他們一起回來的還有數名逃散的朔方軍將士。
這幾人傻愣愣地擋在半道上,為的只是將訊息告知烏知義,並替邊令城傳達皇帝的旨意。
皇帝曰,能者多勞,李懷唐等繼續狙擊左賢王,吸引追兵向南,掩護聖駕撤退。
這道命令夠窩火的,邊令城或許擔心被一刀兩斷,所以連哄帶嚇,讓幾個憨厚大兵留下越俎代庖,為他完成艱鉅的任務。
事實上,李懷唐很生氣,因為李隆基向東去了,尋求他心目中大忠臣安祿山的保護。
形勢可謂一日三變急轉直下,右賢王的反叛導致唐軍出現退路被斷的可能,正是出於對前無生路,後有追兵的憂慮,李隆基才半道折向東,讓安祿山護駕退往幽州再返回洛陽。
難道皇帝未從安祿山的假地圖中品味出端倪?
王忠嗣的回答差點讓李懷唐落馬。
駝峰原居然有淡水,雖然不多。張守珪版地圖沒有標明水源,安祿山版卻有。
瞎貓撞中死耗子了。李懷唐無語。
正氣餒時,忽然,一個大膽的念頭從他腦海裡驚豔閃過,開啟了他心中的一扇視窗,照亮前途,指引方向。
回家!
口號頗為煽情,數千名迷惘的唐軍將士頓時眼前一亮,將希望寄託在口號倡導者李懷唐身上。
“這位將軍,我,我能否與您同往?”一名朔方軍軍官追上李懷唐,期期艾艾問道。
問者身材高大年界不惑,臉上滄桑有長期軍旅生涯的痕跡。
李懷唐不禁多問了一句:“怎麼稱呼?”
“汾陽郭子儀。”
一代功臣名將,汾陽王郭子儀!
李懷唐驚愣之後的第一反應是:撿到寶了。
歷史上郭子儀前半生功名不顯,直到五十歲之後才拜為左衛大將軍,安史之亂給他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其時他已將近六十。
炒股經驗總結:一旦抓住黑馬,必須牢牢騎穩,回報定不負耐心。
李懷唐哈哈大笑,莫名大笑。
“同走!回家!擋路者殺無赦!”
何等的意氣風發,感染了所有將士。
五千餘唐軍將士同舟共濟,安全撤回雲中郡城。
事實證明了選擇跟隨上將軍混乃明智之舉,一路撤退,愣是沒見著身後追兵的影子。當然,他們無法體會突厥人的心情,火油彈後遺症不是一兩天可以應付過來的。
雲中郡城,一片慌亂。主心骨兵部尚書王珙不知所蹤,萬餘將士群龍無首,陛下慘敗,右賢王背叛,朔方軍潰敗等訊息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人心惶惶。
尤其是皇帝東逃,棄將士們奔安祿山假道幽州的訊息對留守的將士打擊更大,甚至有人跪地慟哭。
被當作棄子的滋味不好受。
胡騎四條腿,唐軍大部份為步兵,況且他們部分傷病初愈,部份帶傷,能逃生者肯定聊聊無幾,皇帝之所以東去,正是看到這一點,王尚書不辭而別,也有此考慮,從雲中到雁門關這段距離成為了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
意識到逃命機會的所在,士兵們紛紛湧向數量有限的馱馬,為此而大打出手。
怎麼辦?
王忠嗣等無法控制住局面,習慣望向李懷唐尋求援助,提問的同時也是對指揮權的認可。
殺戮懲罰無濟於事,只會激怒喪失理智的將士。
李懷唐沒說話,一曲豪邁亢奮的《男兒當自強》從丹田源源不斷唱出。
讓海天為我聚能量,去開天闢地為我理想去闖,又看碧空廣闊浩氣揚,即是男兒當自強
開始是李懷唐,接著王忠嗣附應,還有兩百多名寧遠鐵騎,歌聲雄壯嘹亮,響徹雲霄。
都什麼時候了,上將軍還有心思唱歌?咦?管用,真的管用!
來瑱與烏知義等人先著急疑惑,而後驚奇。
歌聲彷彿鎮靜劑,暴亂的留守軍漸漸停下,目光陸續聚焦向李懷唐,似乎被歌聲吸引,被歌詞打動,還幾個孤伶伶的聲音遙相唱和,帶著驕傲,不用問,這數人肯定都去過寧遠當僱傭軍。
只見李懷唐舉手示意安靜。
“弟兄